前两天,同事小L找我谈心,说最近被一个问题困扰了许久,苦于无解弄得失眠。原来是跟她同一时间入职的小A要晋升为主管了,而她还是在专员的位置上原地踏步。她说:我每天工作的时间比小A要长,工作也很努力,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在晋升时领导考虑的是小A而不是她?带着这些疑问我跟她进行深入对话,通过层层剥离,她才意识到一直被自己的“伪勤奋”陷阱羁绊着。
在职场上,象小A这样的案例很常见,每天早早到公司,按部就班去工作,甚至有时经常会加班,他们会用“勤奋”的标签来自我催眠,甚至窃以为加班就会被夸赞敬业,殊不知领导心里的评判标准清如明镜。那遇到这种困惑,我们怎样做才能跳出“伪勤奋”的陷阱呢?
先明“道”而后论“术”。在《论持久战》里,毛主席就说过战略与战术的关系,鼓励轻战略重战术,但前提是先明战略。这里的战略其实就是所谓的“道”,而我更愿意将“道”理解成方向和目标。无论你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离不开方向和目标,至少是短期目标是一定要的。不然就会象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飞,甚至会象南辕北辙寓言故事里的主人翁一样,越走越偏离目的地。举个例子,我们在学生时代选择专业时就要考虑后期的择业;而在择业时就要做职业规划;在做职业规划时就要分短/长期职业发展目标等。定好目标才讲战术,战术更多是方法论,方法是要与自身的实践相结合,通过多元化思维模型去钻研自己适用的方法,以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聚焦目标分解,妥善利用时间。任何没有分解的目标都是耍流氓!如果你制定的目标没有办法分解,那一定是个“伪目标”,到最后根本没办法实现,充其量不是过自欺欺人而已。在制定目标时,建议采用SMART原则去提炼,进行层层分解,尤其是要注意将时间单位精确到月、周、天甚至小时。如手帐中的每日“To do list”,最好要明确具体耗时,这样更利于目标聚焦。在《一年顶十年》书中,猫叔就提出“高效时间”这个词,他建议用高效时间做高价值的事情。而我更愿意称之为“临界时间”,套用二八定律来说,妥善运用临界时间,可以实80%的工作和学习产出。
定时自我反省,保持良好状态。有些人早已经习惯了过朝九晚五的日子,领导安排工作时就去动一下,手上没有工作时就逛淘宝、刷网页,甚至还偷偷刷剧,乐呵乐呵一天就混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推延,固化思维就会越来越严重,疏于动脑,更不会进步。等到别人晋升时才来羡慕,要知道,日复一日,你过的是“量”,别人过的是“质”,结果就是差距甚远。想要解决混沌过日的难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养成勤反思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发现自己的进步很快。同时也要保持良好的状态,学会管理自己的能量流动。把把自己的能量划分等级罗列出来,抽取中位值,在中位值之上就算良性状态;在中位值之下就算待调整状态。它可能是个波动的曲线,但我更希望它是个螺旋式上升的“Z”字型,猫叔说到的“写字”提醒,这个主意也值得一试。
人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我们需要的不是自嗨式的勤奋,而是要脚踏实地去拓展生命的宽度和深度,成长为心有力量自带光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