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见不贤德的人,就要自己内心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行为。
孔子说:侍奉父母,对他们的过失要婉转轻微的劝阻。如果自己的心意不被父母赞同,仍然要恭敬父母,不要违背他们,虽然操劳但不能有怨气。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必远离家门,远离就一定要有去向。
孔子说:三年不改变父亲的志向,可以称得上孝敬了。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因为他们年高而欣喜,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孔子说:古代的人话不轻易说出来,怕自己的行为跟不上。
孔子说:因为约束自己而犯过失的事很少的。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迟钝,行动要敏捷勤快。
孔子说:有德行的不会孤单,一定会有人来亲近他。
子游说:对待君主劝谏过多,就会遭到侮辱,对待朋友规劝过分,就会被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