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创业是三年前,应该说到今天为止还在不死不活中挣扎。以前一直认为创业就是苦B的,熬过3年就好了,3年真过去了,然并卵……
这才意识到,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努力的方式太低级。我们是做培训公司的,在一片红海中,以小白的身份,用传统的打法,和已然深耕十几年的对手们死磕……同时还发现,通过打市场去倒卖老师课程,不仅干得不开心,还浪费着我们深深内敛的才华……
这时候才终于把更多一点的精力放到策划新的轨道上,这次我们要做知识型创业。
新的创业是重新开始吗?如果这样的话,只能说明之前三年我们真的白干了。方向和内容要推倒重建,但底层认知是重建的基础。在这三年中从失败中成功中总结的经验在不断升级着底层认知。所以准备第二次创业更像是一张考卷,有没有实力把前一次做错的题改对,已经决定了大致分数,至于具体工作和努力程度,只是赚点辛苦分而已了。
《创业者项目筹备期试卷》,满分:100分,时间:可长可短
1、要创业了,我们该做什么?
三年前的答案:除了之前做的行业和做法,其他我们都不熟悉,难道还有其他选择吗?
今天的答案:
(1)我们核心团队每个人的兴趣特长、经验知识、资源储备在哪里
(2)这些如何跨界混搭,能解决谁的什么问题,能产生什么独特价值
(3)这个市场谁在做,做得好的有谁,他们是怎么做的,用户是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变现,如何有粘性
(4)我们与他们的差异化在哪,可能做什么细分领域的头部
2、确定了大致方向后,该做什么?
三年前的答案:收集大咖做的同领域产品方案,研究消化,做出自己的产品方案,向潜在客户推广
今天的答案:
通过用户画像-现状分析,进一步明确坐标、细化方向。
(1)用户画像:
a.他们是谁,年龄、职业、性格、兴趣爱好;
b.在我们领域内,他们的第一诉求是什么,潜在的第二诉求又是什么;
c.我们的产品逻辑符合他们的真实情况吗,可操作吗
(2)现状分析
a.市场分析:谁在做,怎么做(常见问题:无效搜索。在百度上搜一下关键词,发现没有多少,就得出结论——这是一片蓝海。错!你以为是一片蓝海,其实可能早已高手林立。关键词可能只有几个,但是相同领域可能包含更大的范畴!)
b.自我分析:我们的优势资源是什么;以佼佼者为参照,我们的短板是什么
3、可以开始行动了吧?!
三年前答案:是的!这是个好方向!我们也有经验!马上行动!
今天的答案:决不!
我们的认知可能是片面的!我们的判断可能是主观的!我们的策略可能是低效的!我们的路径可能是模糊的!
如果我们有更具智慧的大脑,更高维度的视角,更开阔的眼界,更有力的经验,我们就能直接站到巨人肩膀上起航!
这种好事怎么才能发生?链接!最方便的方式就是在行,古典、成甲、秋叶大叔,他们都在在行接活,几千块钱就能和牛人一对一聊天,也不用担心自己没有更多价值给对方交换。还有给牛人打赏(块八毛的发一百次,不如合起来发一次!),再有通过关系网链接,总之办法有的是,只有不想做,没有做不到。
4、产品有了,如何营销?
三年前答案:电话陌拜、会议营销,以前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
今天的答案:从硬广到软广,从单打到合作。
(1)积累粉丝的方法:打造IP,输出价值
(2)优化产品的方法:精益创业,迅速迭代
(3)快速打开的方法:建立机制,寻找平台
边写答案,心里边有一个声音嗡嗡:之前没做起来是必然的……
今天的考卷能得多少分,难道再等三年的时间去看答案?
决不!试卷要拿给能连接到的高手们去评判,并且反复评判、反复修改。
所以二次创业,一定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