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都懂,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不是说道理没用,而是我们的大脑本性是能不动就不动,节约一切资源,以备不时之需。
那如何做到知行合一呢?
第一,细节。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彦彦和华宇最近都和我说过这句话,其实我以前有点本能反抗细节,对的,大脑本能就是不喜欢繁琐的细节,所以是本能反应,很正常。
任何纸面上的道理,都是抽象的。它一定是从一个更高的层面去总结、归纳和提炼。但这样一来,就会产生一个问题:你提炼的程度越高,你所丢失的细节也就越多。
这就导致了:我们读了很多书,看了很多看似高瞻远瞩、富有智慧的宏观评论和分析,很容易就产生不切实际的感受,觉得自己的格局变大了、视野变高了,看问题都跟别人不一样了……
但实际上呢,很可能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这就是读书人的窘境,说起来满腹经纶,做起来寸步难行。怎么破?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将问题细化。从最细微的问题开始,用简单的步骤,把阻力最小化,改变,才有可能发生。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你一下子大彻大悟,解决种种问题,这不现实,也不可能。一切的成长,都只能来自于「刻意练习」。细化它,理解它,训练它,直到内化它,学习的本质就在这里。
第二,觉察。
觉察的本质是什么?是大脑思考问题的颗粒度足够细致。
比如我要做一个课程,我要去思考这个课程从宣传、到有人感兴趣、试听、正式报名、学习互动、学后践行,践行升级,以教为学等等;
觉察更重要的是经常和自己对话,力量用回到自己身上,对自己当下和刚刚过去的情绪深入体察,比如责任者和受害者的当知当觉。
第三,突破。
尝试不一样的做法。经常自我破框,道德经说,三生万物,大白话些,如果做一件事有困难,就把困难列出来,比如是3条,那就尝试5种办法,践行办法总比困难多,就往前走了。
关注过程而非结果。哪怕结果是赚多少钱,如果我们过于关注,往往也赚不到,相反我们关注过程,享受到做-碰壁-想办法-再碰壁-再想办法-下一步给我们带来真真正正的成长,结果往往是惊喜。
从反馈种提炼收获。复盘是行的精华,复盘是能提炼出真正有价值的认知,更新我们的知,让我们知行更加契合,那如何怎么复盘呢?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做对了什么?哪些思路是可以用在类似的项目里面的?
*我们做错了什么?产生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能否总结出一套方法,来避免同样的错误?
*这次项目有哪些经验是可以固化下来的?能否把它总结提炼成一个模型或流程,来减少以后的工作量?
复盘是成长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技巧,也是让我们避免被本能操纵、停留于现状和舒适圈的关键。
第四,开放。
一个人「充满激情」「充满活力」,来源于奖赏回路和多巴胺的刺激,这是他能够不断「改变」和「成长」的生理基础。
那多巴胺怎么来?一个重要的来源,就是探索外部世界、获取新鲜刺激。
无论是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做一些新奇的事情,动手学一项技能,还是新交到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都是能够激发奖赏回路,为我们提供动力的活动。
当你处于一个环境里太久了(现实环境或者心理环境),你一定会感到无聊和烦闷,有一种精神枯竭的感觉 —— 这就是你的大脑在提醒你:该出去呼吸新鲜空气了。
所以,保持开放的心态,保持「一切皆可」,不但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也能为我们的实际行动提供能量,它会是精力和热情的不竭来源。
祝福那些已经出去呼吸新鲜空气的伙伴们,也为还在继续突破的伙伴们鼓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