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对孩子“过度投资”

和朋友吃饭,她带着上小学的儿子。小家伙长得很可爱,我很喜欢逗他,便和他说:“周末阳光很好,我带你去公园玩,好不好?”小家伙还没吭气,朋友就马上说:“不行啊,他没时间。周末要学钢琴,学书法,学英语,学游泳,全都安排满了。”

谁知小家伙却转过头,可怜巴巴地看着他妈妈,小声地乞求:“妈妈,我不想上课,我想去公园玩。”朋友立即严厉地看着他:“你这么贪玩怎么行?你看小明,和你一起学的钢琴,人家都过二级了,你却连汤普森都没练完。再这么贪玩,就更落后了。”

朋友告诉我,现在孩子都抢着上兴趣班,每节课都好贵,好多孩子都很优秀,小小年纪就各种证书奖状吧啦吧啦吧啦。小家伙在一旁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地默默吃饭。听着朋友讲得兴致勃勃,再看到小家伙闷不吭声的模样,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如今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说起对于孩子的投资,总是一个比一个舍得砸钱。上学校,要挑师资力量最好的双语国际学校。论教育,要选用国外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上兴趣班,钢琴围棋高尔夫轮番上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太多的家长,出于提升素质或激发潜能的目的,在孩子身上不断投资,似乎要将一个尚且稚嫩的孩童,培养成样样精通的十项全能。可是,在这种“过度投资”中,却忽略了孩子自身的需求和感受。

其实,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的焦虑恐惧,试图隐藏的伤口,都会在孩子身上得到映射。许多父母,迫于周遭环境的压力,不断地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和辅导班,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恰恰反映了他们自身的焦虑。

正是因为成人世界中,感受到太多竞争的压力,又无法释放与排解,才使更多的父母将其转移到孩子身上,通过不断地“过度投资”孩子,弥补自身的缺憾。之所以热衷攀比,害怕落后,是因为父母自身的焦虑在作祟。

然而,连身为成年人的父母,都无法缓解的竞争压力,又何苦逼迫一个尚且稚嫩的孩童去代为承受。若是步步紧逼,很容易挫伤孩童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到孩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毕竟,揠苗助长,苦心极力,卒无所得也。

所以,请不要对孩子“过度投资”。父母对自身焦虑,应该通过自我提升来获得缓解,而不应施于他人。对于孩子,更应该尊重他们自身的意愿,鼓励和培养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关于孩子教育,兴趣班的培养永远只是锦上添花,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获得心理和身体上的健康成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