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前的这片充满遐思的星空,来自南半球首个、也是全球最大的「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奥拉基麦肯齐黑暗天空保护区。
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由一处特别杰出的黑暗核心区域组成,周围是人口稠密的地区,依靠政策来降低光污染,保护核心区域的夜间自然环境,让人们能不费力地观赏夜空。
在这里,银河星空浩瀚如梦,你不必借用任何专业的观测设备,抬头便能辨认出麦哲伦星云、天狼星、南十字星,以及遥远的南极光。
每年四月涵盖到新月的那一个星期的时段,被定为「国际黑暗天空周」,4 月 15 日至 22 日是今年的国际黑暗天空周。这里的「黑暗天空」可不是指黑色的天空,而是号召人们在此期间熄灭所有的灯光,以一种没有光污染影响的方式去观察夜空。
这一活动是由美国弗吉尼亚州.米德罗西亚的一个高中生(珍妮弗·巴洛)在 2003 年的时候发起的。随着人们对天空的兴趣愈加浓厚,参与的大众和团体与日俱增。
曾几何时,抬头便能看到满天繁星,是不足为奇的事。灿烂星空是自然给予人类的馈赠,在物质、文化稀缺的年代,仰望星空便是最简单的娱乐活动之一。
后来,人造光亮的诞生,点亮了人类居住地。对人类而言,人造光亮是一项伟大的举措,我们终于可以在夜晚看清世界,也彻底改变了人类在户外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遗憾的是,当夜晚越来越亮,我们头顶的那片苍穹也在褪色,星星正在远离我们。
现在大多数人生活在城市里,但他们看不见满天繁星。或许是太忙了,或许是视野被建筑遮挡,又或许是星星隐没在灯光中了。于是,无奈地发现,在走向城市的过程中,也逐渐与星星失联。
你可能会觉得,不过是看不到繁星罢了,但植物和动物会告诉你并非如此。
树木判断季节更替的主要依据是光线,在自然状态下,它们已熟知秋天光线会变弱,春天变强。可过多的人造光线会让它们出现冬季常青,甚至提前开花的反常现象。当我们看到这些「奇迹」时,就要为它们担忧了。
昆虫的向光性使其爱聚集在灯光附近,这就好比飞蛾扑火,灯光的辐射和热量可能会杀死它们。以昆虫为食的鸟类就会面临饿肚子的风险。同时,人造光源也会打乱鸟类的迁徙戒律,进而影响整个食物链的生物。
然而,人造光亮并不仅仅为难这些动植物,人类也逃不了它的挑战。
人类眼中有一种光敏传感器,当它检测到光线,大脑随即停止分泌褪黑素,好让我们保持视线清晰。研究表明,当人暴露在低亮度白炽灯下 40 分钟后,就足以让褪黑素水平减少 50%,褪黑素大大减少后,我们就会难以入眠,罹患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疾病的风险也将提高。
看,这不仅仅是「看不见繁星」的问题。我们必须知道看见繁星意味着什么。
不知你是否有过这种感觉:看见满天繁星,会感觉到幸福。国外甚至有人认真研究了为何看见繁星会感觉幸福这件事。
2015 年,Silvia 等人做了一个心理学实验。他们招募了 103 名被试, 给他们观看电脑上连续呈现的 14 张不同的星空图片,每张图后都附有诸如「你觉得这张图片让你感动吗?」,「你觉得这张图片让你惊叹吗?」等 11 个问题,被试对每个问题给予 1(一点也不)到 7 分(非常)的评分,4 分代表一般。
结果显示,平均值大于 4 ,可见,星空的图片常能给人带来「惊叹」「美丽」等幸福感受。可惜星星正在远离我们。
虽然有点沮丧,但是我们并没有完全失去仰望满天星空的可能。为了留住星空,中国也相继建立了六大暗夜保护区,包括西藏的阿里和那曲、陕西铜川的照金、山西晋城的太行洪谷、江西上饶的葛源和江苏盐城的野鹿荡。
即便无法到达这些遥远的观星胜地,再近点,去郊外,去开阔的地方,也许还是有可能见到满天繁星的。前提是,首先花时间凝望夜空。
为什么还是会保持仰望星空的渴望,希望目睹每一颗星星的闪耀,追求璀璨星空?我想大抵是内心从小对未知的好奇与渴望在发挥作用吧!
我们在认真追求人生的浪漫时,殊不知,在最初很小时可能已经经历过一件浪漫的事了——那便是看见满天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