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国风》中的诗有两个流派,都是对商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一个是东门流、一个是端木流。
东门流已经比较熟悉了。端木流,还是新概念。
周文王的火师(祭祀时持火之人)鬻熊[yù xióng],又称鬻熊子、鬻子,子是爵位封号。
鬻熊,玄帝颛顼的后裔,出生于湖北荆州,是楚国的先祖,楚国开国君主熊绎之曾祖父。大约生活于公元前11世纪。(百度)
商朝末年,鬻熊投奔周文王姬昌,并成为周文王的火师。周成王时,成王感念鬻熊的功劳,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为子爵,楚始建国。
鬻熊有个孙子叫端木典。按理说应该用鬻熊流来代表这个流派,我却用了他孙子的氏来命名这个流派。这个流派的诗歌注重理性思考,如同温文尔雅的君子之风。其思正也,所以命名端木流。端木流,有很多经典诗歌,如:《鹤鸣》、《蒹葭》、《何草不黄》。
接下来,我准备用端木流的思维方式来重新思考《新台》。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台:积土四方高丈叫台,用土筑成的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筑物,国君权利的象征。新台:指卫宣公继位后筑的台,这里指卫宣公。泚[cǐ]:浸湿。河:黄河。弥[mí]弥:水盛大的样子。燕婉:夫妻和和美美。蘧[qú]篨[chú]:用来做席子的芦苇或竹篾片。鲜(xiǎn):新、新鲜。
洒[cuǐ]:洗涤。浼[měi]浼:水盛大的样子。殄[tiǎn]:好.
设:设置。鸿:大雁。离:通“罹”,遭难,落网遇难。
戚:悲哀;原意为手执干戈、表演悲伤的祭亡舞蹈。施[yì]:设置、布置,见“施于中林”。设置圈套杀人,陈尸示众,同《论语》“君子不施其亲”。
端木流注重比和兴。每章的第一句起兴。就是从其他事物的道理开始,来做引子。
高高在上的新台都被浸湿、洗涤了,河水大不大?当然盛大。借此比喻国君不检点、放任自流,国家遭殃
燕婉之求,蘧篨不鲜、殄。追求美好的婚姻,可是编席子的篾条不新鲜、不好了。没有好篾条,编不好席子,怎么美满。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设置渔网用来网鱼,可惜鸿雁被渔网缠住了、遭殃了。这也是比喻,愿望虽然美好,却带来意想不到的恶果。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追求美好的婚姻,可惜得到悲惨杀戮骨肉。
《左传》记载公元前699年“卫侯朔出奔齐”,在【传】有:初,卫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属诸右公子。为之娶于齐,而美,公取之,生寿及朔,属寿于左公子。夷姜缢。宣姜与公子朔构急子。公使诸齐,使盗待诸莘,将杀之。寿子告之,使行。不可,曰:「弃父之命,恶用子矣!有无父之国则可也。」及行,饮以酒,寿子载其旌以先,盗杀之。急子至,曰:「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又杀之。二公子故怨惠公。
公元前700年,冬十一月,卫侯晋卒。也就是说,此戚施发生在卫侯死之前。
此诗的写作意图为揭示宣姜和逆子之无道、构杀忠良,推测为左公子泄或右公子职的作品。
这个道理说得非常正点,体现了端木流以理服人的风格,一个温文尔雅的君子怎么能骂人呢?骂别人驼背、人老得弯不下腰的老怪物、癞蛤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