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六点多,就会不由自主醒来,记得一二十岁时,没有闹钟一准睡过头。 现在我的睡眠很浅,仿佛能在睡梦中就能听见早晨窗外鸟儿的啾啾鸣叫。
现在每天起床不会再有年幼时赖床的那份慵懒心思了,反而每天都要经历一种“起床痛”——身体僵硬疼痛需半小时以上才能缓解。于是,每天早起准备早餐便被我当成活动筋骨、等待疼痛恢复的方式了。渐渐的,我从中感受到了许多乐趣。
鸡蛋饼是儿子最喜欢吃的。刚开始时,每次都要和面,摊得也不好,不能像外面卖的那样把鸡蛋灌进饼里。后来,慢慢摸索出了决窍:做油酥抹在饼中间。我也能摊出和外面一样的鸡蛋饼了!配上沙拉酱、蕃茄酱、生菜叶子、烤香肠或者培根,我总爱在里面再放些土豆丝或红萝卜丝,那味道真是让人口颊生香!连着做了一周后我就做不下去了,也不是麻烦,而是我做得太慢,刚起床的我和面都弯不下去腰,折腾一张饼前后需要一个小时,太累!于是我就研究下一个早餐食谱。
仍旧是儿子爱吃的——豆腐脑。儿子和我都爱甜食,所以特别喜欢豆腐脑,早上常常去外面买来喝。但是,楼下店里的豆腐脑越来越难喝,又涩又稀,想喝好喝的得跑好远去另一家买,于是我就开始了自己制作。其实做豆腐脑很简单,打好生豆浆,过滤两次后煮开,买来专门点豆腐脑的葡萄糖酸内酯,用凉水化开,把煮好的豆浆往里一倒,等待不到十分钟,细细软软的豆腐脑就做好了,放上一勺糖搅一搅,配上烤好的馍干和咸菜,又好吃又省事儿。
有一天,儿子问我:“妈妈,外国人早上都吃啥呀?是不是每天都吃汉堡呢?”我偷偷一笑,告诉他,外国的早晨更简单了,牛奶配面包。当天就用面包机做了一个大面包,第二天早上,把面包片开,夹上切成薄片的苹果或香蕉,抹上一点果酱,热一盒牛奶,不到五分钟早餐就弄好了,看着儿子目瞪口呆的样子,我得意的笑起来:“你老妈我中西贯通,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吃不到!”
儿子在我的影响下,也开始了自己的尝试:最开始时,学习打鸡蛋茶,烤馍干,然后学打荷包蛋、摊鸡蛋饼。儿子还发明了鸡蛋饼的超简易版摊法:搅一小盆稠面糊,像摊煎饼那样摊,鸡蛋打上面。这种方法做起来特别快,味道也差不多少,所以他的方法成了我们现在鸡蛋饼的“流行做法”。做发糕、做凉皮,甚至还让我教他擀面条……这是想当厨师的节奏吗?儿子,你今天晨诵背多少书?啊?还没背熟?那别在厨房转悠了,赶快背去呀!
儿子用他的行动让我支持他的大厨梦想,早上,还在迷迷糊糊时,忽然闻到一股香油味,睁眼一看,儿子打好的鸡蛋茶已放在床头:“妈妈,你背疼,多躺会,我给你做好早饭端过来,你不用下床就能吃早饭了!”为了全那句“不用下床就能吃早饭”的孝心,我愣是没刷牙没洗脸,靠在床头咕咕咚咚一口气喝完了那碗鸡蛋茶。“妈妈,你教我做更多好吃的,我就能天天给你做了!”看看儿子那渴望的小眼神,唉!继续教呗!
做早餐虽然麻烦,但每天变换花样地做,然后看着家人津津有味地吃,真的是一种满足,亲手做的早餐是我们一天美好生活的开始,是我们对家人绵绵的爱,是我们每天睁开眼感受到的,第一个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