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云:“此心同也,此理同也。”
禅宗宝典《悟性论》原文自己检索。
喏,这里把(禅宗代笔的)四、五千字达摩论道缩写一下:
什么是此岸、彼岸啊,师父?
迷时分此岸彼岸;悟了无彼此分别。
为啥啊?
道(开悟的心——“应无所住”、“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来不去如如不动又曰“如来”。)
心生妄想,则是此岸。
无心之处,即为彼岸。
令心寂灭,即是道。
离一切相,即是修行。
请问诸位,哪一句是重点?
对,“无心相处,名为彼岸。”
当然,祖师交代弟子的“不着文字名解脱。”也是重点之一。
还有,祖师论生死,也很有深意,自个悟吧:
“何谓生死?”
“缘起名生、识灭名死。外缘内识俱灭,即是无生死。”
如果说老子主打一个论“无”,那么他的高弟庄子则主打一个“忘”论。人尽皆知的有如《大宗师》篇里的“坐忘”、“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达生》篇里的“忘足”、“忘腰”和“忘适”;《外物》篇里的“得鱼而忘荃”、“得兔而忘蹄”、“得意而忘言”等等。
嗯嗯,人统计过,“忘”之一字,在《庄子》中出现了八十多次,还不包括其他同义词如外、遗、桑、堕、黜等。
人一旦深入禅道核心,并如如不动地坐在了三摩地带,人就知道佛经之千经万卷,一句“教外别传直指人心”就囊括完了,就不想看那些经书了:
“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为啥啊?
远公曰:“繁秽”。
三哥家那种喋喋不休的说话风格、重复啰嗦的句式,以及动辄以“头”来赌的那个“嘴炮”精神,中华家不以之为尊贵。甚至在下层社会,也是“谨厚有识中者,乃至十万;无意为奴婢问者,止数千耳”(《世说新语•苻朗讥王肃之》):苻坚家的“(吾家)千里驹”苻郎投奔南朝后,话唠王肃之(书圣王羲之的儿子)经常去找别个问一些无聊的问题。一次问了:“大兄弟啊,你们北方的奴婢都是什么价位啊?哪种便宜些?哪种贵呢?”苻朗忍无可忍,就吐槽了一口:“话少的十万,话多的几千。”
通俗地说“贵人语迟贫子话多”是中华家自古以来的讲究,所以像达摩那样的“闷葫芦”这样的老胡在中国火了,它是有普遍基础的。至于坐在云端上面的雍正很不待见坐在山野丛林里的德山等“呵佛骂祖”,那是因为皇上日理万机未尝“空降”禅宗的“紫禁城”,所以陛下误解了:
人家云门德山们是在说释迦牟尼是“鞋拔子”吗?
人家分明在“自嘲”人家自己是干屎橛好吗?
那是道家的“屎尿说”古佛的“驴粪论”的一脉真传哈,“鞋拔子”和“屎尿”和“驴粪”代表的不是干屎橛子和屎尿和驴粪它们代表的是万物是人人是乾坤是天地是宇宙是“存在”是to be(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好不好皇上?
是庄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是肇说“会万物以成己”的俗话说法好不好皇上?
是“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的村言俚语化好不好皇上?
是“滴滴落在上座眼里”的不知所云好不好皇上?
是“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的通俗注脚好不好皇上?(注意:“枕畔”和“窗前”,你道山僧是在说寂寞吗?显然不是。留个作业。)
换言之,是对“梵我不二”、“天人合一”的“话头“化(或者“恶搞”来着)
或者说,他在说“(佛是)鞋拔子”之际他就知道我(自己)已经是他了,就如波斯故地的一位苏非说的“无厘头”:
我在心中遇到了我主。
我问:“你是谁?”
他说:“你。”
——哈拉智《诗集》
令笔者惊讶的是在《御选语录》里陛下把义玄语录收入了,陛下认为“(临济玄)见证与前选(正集)中诸大善知识,无二无别。”
陛下忘记了临济正是“干屎橛子”的创始人——哦,那些见道的人,原来他们其实是一伙的。
正如说出了无比金言“吾心即是宇宙即是吾心”的象山先生还说:
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
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
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
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
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
——《陆九渊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