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單位是每個當下、片刻所組成的,從早上起床、進浴室盥洗、出門、進辦公室、進會議室,每出入一個場景接觸不同的人事物都是一個轉場。隨著不同的場景會有不同的生活需求,進廁所盥洗如廁、進會議室討論或是簡報、進家門作個好爸爸或是丈夫。
照片來源:果陀劇場、網路
但如果今天一早因為隔壁鄰居的狗狂吠而昨晚睡不好,帶著惱怒的脾氣出門,進公司之後又因為工作延宕、時間耽擱而被上級長官指摘,滿擺著一肚子氣終於在下班後回到家門,這時候如果迎接的是兒子的哭聲時,你會冷靜地去處理還是直接連著一天的氣憤而有所抱怨呢?
身為父母的人常會看到這樣的狀況,一個小朋友可能因為某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發怒,而後夾著這樣的情緒遲遲未能釋放開來。即使家長已經把小孩子帶離事發現場,甚至過了半個小時以上,但藏在心底的怒氣與情緒,小孩子還是無法轉換過來。
上午帶著親愛的兒子前往公園盪鞦韆,沒想到下了鞦韆的他沒有繞離開,反而被另一組盪鞦韆的迴轉半徑給撞著。嚎啕大哭自然不在話下,他發怒地吵著要回家,然後信誓旦旦地說以後不要再來公園玩了。通常面對這樣的情緒,身為父母的人都知道,那只是童稚的氣話,不能算數的。但隨著兒子哭得越長,幾次安慰都無效之後,才知道情緒無法抒發的嚴重性。無法順應轉場而調整情緒的孩子,或許可以說他率真。但如果是一個成熟卻無法順應環境轉場的大人呢?該用率真、真實去稱謂,還是會驚覺這樣的人並無法冷靜處理當下面臨的事件?
印象最深刻的電影一幕是王牌天神中,原本以為自己會獲選成為主播的布魯斯諾蘭,在採訪鐵達尼號事件活下來的老奶奶之前接到了壞消息──他沒有成為主播,是另外一個人──從布魯斯諾蘭聆聽到壞消息,到開始採訪只有短短的幾秒。他根本沒有充裕的時間去調適心情,布魯斯諾蘭雖然保持著外表的冷靜,但其實內心已然崩潰了。
『你把李奧納多推進海裏,自己就趴在門上是不是很過癮?難道不能輪流嗎?還是你怕你的大屁股凍傷?』──布魯斯諾蘭
日常會聽到一句話:不要把工作帶回家。這是對的。但藏於這句話背後更重要『不要把工作的情緒帶回家』。上一秒接到不好、令人惱怒的來電,下一秒是否會把這樣的情緒傳遞給同事或會議中的朋友?
面對有些雜七雜八的瑣事,偶爾會讓人整個頭皮發毛時,我常會用『時間』(Time)、『做甚麼』(What)、『怎麼作』(How)?作為思考的方向。而面對意外的情緒湧來時,這三個關鍵就可以做為情緒管理的參考:轉場間停頓(Time)、當下檢視自己的脾氣(What),以及如何調適心情(How)。
轉場間停頓,如果上一個場景 (剛講完一通令人發怒的電話),在轉場進辦公室之前,是否可以給自己『幾分鐘』的時間,深呼吸幾回、或是泡一杯可口的咖啡,甚至是去上個廁所等等,讓自己孤立幾分鐘。這些短暫的時間或許不夠處理心上的瑣事與繁雜,但足以調整因為這些瑣事而可能產生的外在失控與內在不滿。
『The mind being an excellent servant but a terrible master』(心智是優異的僕人,但也是糟糕的主人)
在怒氣指數整個被提升上來的時候,最不應該的是順應這樣的高血壓狀態面對下一個事件、人物或場景。必須儘可能檢視自己當下的情緒問題。學習與知識的成長,不只是探索一門技藝而已,而是學習如何去思考,鍛練控制、掌握思考的方式與方向。情緒就是一匹騎在胯下的馬,騎你的馬,不要讓馬騎你。在轉場間停頓,即使只有一分鐘都好,趕緊檢視自己的情緒,並進入到下一個。
『樂觀是意志,悲觀是情緒』
保持正面、積極思考、樂觀看待,都是調適心情的最高指導原則,但也同時都是『好看而不好用』的邏輯。簡單地說就是說得很簡單,做起來很困難。比較好的做法其實是換一個角度去想,或是站在爭執的對方立場去想:他或許也有難處,或許他也有自己的立場,不要動氣,這一切都會過去。換個角度去想,或是用比較的方式讓自己跳出框架外,轉念或移轉注意力也都可以。每個人都有自己調適心情的方法,重點是盡可能追求快速與有效。
偶爾面對一些很鳥、煩心的事情,我會花一點時間把怒氣的來由寫在筆記本作為檢視清單,或是乾脆寫在手上、打在手機裡,提醒自己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盡可能冷靜地面對下一個轉場。等到一天的轉場都結束之後,再回首去看怒氣檢視清單,其實會發現,縱然事件還是很惱人,卻沒有在那當下覺得難以處理與憤慨憂心。
舞台上,前一幕是哭戲,下一幕是喜劇。而演員也許前一天才剛喪了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