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下一次面谈的一周里,蛤蟆一直在琢磨着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模式。
他发现自己对愤怒的感觉和内疚之情是连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只要有人对他发火,他就会自动调整为童年时的行为模式,对这人百般顺从,道歉安抚。
成年后,最爱对他发火的人就是獾。
蛤蟆想起了獾上次对他发火的情景。那是几年前,蛤蟆遭遇了一次严重的车祸,自己正难受着,突然有一天獾带着河鼠和鼹鼠来到蛤蟆庄园,要他改一改自己的德行,别再为汽车着迷发疯了。
那天的情景历历在目:獾刚把人带进吸烟室,就狠狠对蛤蟆进行了一番道德谴责,逼得他痛哭流涕地忏悔。但一走出那间屋子,本来还卑微弱小的蛤蟆突然直起了腰板,坚决不道歉。所有人都被蛤蟆的前后反差惊呆了。
现在蛤蟆突然意思到,那时他在獾面前的忏悔只是表象,其实他是在防御獾对他的攻击。
不过蛤蟆心里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生气的总是别人,而不是我呢?
等到咨询的那天,蛤蟆主动向苍鹭提问。
苍鹭很高兴蛤蟆开始主动调整咨询的议题,这代表蛤蟆可以用最大限度来学习和觉察,这样对他的情绪有好处。
蛤蟆对苍鹭说:“我觉得我缺少了愤怒,准确的说,我从不会生气,但我为什么不会生气呢?”
在蛤蟆的回忆里,自己从来不会像獾那样一脸严厉,扯着大嗓门还用手指着别人,好像自己从来都是那个软弱道歉的人。只有一次,因为蛤蟆庄园被黄鼠狼占据了,蛤蟆气势汹汹地把领头的黄鼠狼打得屁滚尿流,但那算愤怒吗?
苍鹭听完蛤蟆的回忆,说道:“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但就像上次咨询一样,这个问题的答案会让你产生痛苦地自我觉察,你做好准备了吗?”
蛤蟆坚定地点了点头,“我已经走到这么远了,不能在这里打住。”苍鹭看着蛤蟆坚定的眼神,十分欣慰地开始了讲授。
他让蛤蟆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如果有一天,你被两个仁慈的独裁者给俘虏了,你完全活在他们的控制里,但同时,他们又对你倍加关心和照顾,你会有什么感受?
蛤蟆说:“我会觉得很复杂。”
“正是这样!这两个仁慈的独裁者就是你的父母,他们虽然控制着你,但你是无法离开他们的,你是无法对他们发火或生气的。”苍鹭说,“但你会学习这样一种行为模式,就是不带攻击性地发火。”蛤蟆觉得苍鹭说的“不带攻击性地发火”很不靠谱,因为愤怒一定是有攻击性的,就像獾发火时,会指着别人,把那人臭骂一顿;父亲愤怒的表现也是摆出一张严厉的脸,告诉蛤蟆“你让我很失望”,这些愤怒都让蛤蟆很受伤。
苍鹭解释道:“愤怒是每个人行为的必要组成部分,不可能完全压抑下去。想象一个煤气罐开始发烫,压力越来越大,甚至有爆炸的危险,怎么做才能让它迅速减压呢?”
蛤蟆说:“那就把阀门开到最大,让气体快速喷射出来。”
苍鹭说:“没错,这就是有些人应对愤怒的方式。他们瞄准一个选定的目标释放愤怒,然后再恢复常态。可是,他们忘记或者故意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样的方式会对他人造成伤害。这就是你刚刚说的,有攻击性的愤怒。”
但苍鹭还举了一个例子,同样的煤气罐,如果想要不那么剧烈的方式减压,就需要慢慢打开阀门,让气体在一段时间里慢慢渗漏出来。这就是不带攻击性地发火。
苍鹭一针见血地指出,蛤蟆就是在用这种缓和的方式来释放愤怒,让别人几乎察觉不到,这样就不会有人受伤了。
但蛤蟆一脸哀怨地问:“可是这要怎么做呢?我可不记得我有这么做过啊。”听到蛤蟆的问题,苍鹭说了一个最常见的“不带攻击性的发怒”,就是小孩子都会做的撒泼耍性子。
当孩子听到大人说“不行,你不能这样”时,他会感到非常愤怒,但又觉得很无助,因为孩子没法用暴力或带有攻击性的行为去回应让他生气的大人,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躺倒在地,又踢又叫,成年人也会这么无理取闹。
虽然耍性子毫无意义,但它正是表达愤怒的一种幼稚的方式。蛤蟆接着问:“我想我大概也无理取闹过,但撒泼也持续不了多久啊,这能算发泄愤怒的方式吗?”
苍鹭回答道:“没错,撒泼的确只能维持一两分钟,但还有些方式可以持续很久。”
接着,苍鹭在白板上画了一条线段,线段上面写着:儿童如何释放愤怒;线段的左端写着“程度强”,右端写着“程度弱”,苍鹭还在线段下方列举了几个词汇,从左到右分别是:叛逆、撒泼、怄气、任性、郁闷、拖延、厌烦、退缩。
也就是说,儿童发泄愤怒的方式有这么几种,而且程度依次减轻,最强的是叛逆行为,而最弱的是逃避。
蛤蟆觉得很奇怪,因为在他看来,怄气可不算一种发怒的方式。但苍鹭解释到,怄气的人总是绷着脸,阴沉沉的样子,这通常是孩子在面对强大的父母时无法随心所欲才做出的反应。
而且成年人也会怄气,这通常是因为他输掉了某场权力斗争,说白了,怄气是输家在对强大的赢家做出反应。
听完苍鹭的讲述,蛤蟆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自己的很多行为都源自于“适应型儿童”的自己。
苍鹭指着他画好的线段图说:“这个图的关键在于,不管是撒泼还是怄气,这些行为策略都是从我们童年发展而来的防御机制,它们会保护我们。而当一个人在成年之后还会采取这些举动时,我们会想他究竟是行为不当,还是在无意识或无法控制地重演童年的行为模式。”
蛤蟆感觉自己被戳到了痛脚,没好气地问:“谁都有幼稚的时候,就算我像个孩子又能怎样呢?这难道是不可饶恕的错误吗?”
苍鹭摇摇头,安抚蛤蟆:“在道德层面上,是没有‘错’。但心理分析不做道德评判。这类行为会导致两个后果,都是负面的。第一个就是会被人嘲笑。看到一个成年人撒泼怄气是件蛮好笑的事情,但也让人尴尬。而更严重的后果是,这类行为告诉别人,这人是个失败者。”
蛤蟆垂头丧气地说:“你这么说让我感觉很糟糕,已经做了五次咨询了,我只发现自己大半辈子都很愚蠢。苍鹭,我什么时候才能不进入‘自我儿童状态’,成为一个成年人呢?”
“等到下一次面谈怎么样?”苍鹭说着,便面带微笑地将蛤蟆送到门口。
难道蛤蟆先生就是我?我就是这样,从小到大我从来都低眉顺眼俯首帖耳,不会发怒,成家后,遇到了一个强势的婆婆,习惯对我横挑鼻子竖挑眼,我总感觉针锋相对不好,就自己默默消化这些情绪,偶尔实在生气了也会摔东西,孩子有时候撞在枪口上不听话也会被我伤到。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我何必呢。仔细看看发生的事,还是在于内心过于脆弱,经不起一句话,不能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果自己足够自信,内心够强大,思想丰盈,每天应该没空也不在意去计较别人对于自己的一点点负面评价吧?
人无完人,有人就是喜欢咸吃萝卜淡操心,就喜欢对别人评头论足,我们自己做好本分,自己开心就好。
知道了这些,对于自己的孩子,我们就不要过分苛责,过分控制了,父母爱孩子是天性,但自私的基因也会让我们有时候为了自己方便偷懒,而对孩子控制欲特别强,孩子一点自由都没有,会不开心也会挣扎反抗,不要让他压抑的到长大了还是那么容易被人欺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