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宁愿河鼠不要总这么能干,能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哪怕做错了也没关系。
2.蛤蟆现在脏兮兮的样子背后,是精神和内心经历的重大变化。
3.“听着,蛤蟆,这一切必须到此为止。我们都在努力帮你,可你似乎并不想(鼹鼠敏锐地觉察到,蛤蟆不是不想,而是没法)帮自己。
4.“蛤蟆先生,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我无法保证事情一定会变好,但我可以承诺的是,我会对你倾注我全身心的关注,我也希望你对咨询是全心投入的。假如我们都能像这样一同努力,就能预见积极的结果。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取决于你。”
5.必须完成的事情,唯有靠他自己才能完成。
6.“每个人都对我那么不友好,可这并不是我的错。”
7.我开始意识到这个列表描述的不仅是我的过去,也是我的现在。我在过去学会的事情,和我现在的行为出奇地相似。
8.“可对大多数人而言,成长的本质就是要减少并最终打破这样的依赖关系,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9.顺从行为可能导致有些人学会了把依赖当成生活方式。换句话说,这些人永远都没有真正长大成人。
10.现在,蛤蟆意识到那时在獾面前的忏悔只是表象,其实他是在防御獾对他的攻击。不是发自内心的东西,就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
11.你和其他很多人学到的,就是如何不带攻击性地发火。你采取的方法就是用缓和的方式来释放愤怒,让别人几乎觉察不到,这样就不会让任何人不安。”
12.孩子没法用暴力或者带有攻击性的行为去回应,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躺倒在地,又踢又叫。而当成年人也这么干的时候,我们会说他在‘无理取闹’。”
13.在我看来,‘适应型儿童’的所有行为里,怄气是最能说明怎样用时间来稀释愤怒的例子。通常这是孩子在权威之下无法随心所欲才做出的反应。成年人或许会因为输掉一场权力斗争而生闷气,也是同样道理。说白了,怄气是输家在对强大的赢家做出反应。
14.对于第二天的咨询,蛤蟆都快等不及了,他气得差点儿上蹿下跳。(他觉着“上蹿下跳”得用来形容一只欢快的蛤蟆才对啊。)
15.我用‘共谋’是想说,你偷偷地或无意识地配合对方,来给自己制造不快,这就是在玩心理游戏,而且在游戏里输的人才算是赢家。
16.我们绝不是父母的翻版。虽然父母对我们影响极大,但每个人自身的独特性确保了我们不是父亲或母亲的复制品,而是独立的个体。”
17.“在我看来,困惑是学习过程的第一阶段,这说明固有知识的局限开始被打破了。你要直面新的信息,这些新的信息会挑战你现有的观念和行为模式。由此产生的焦虑是让你改变的动力,很可能也会开启你的创造力。”
18.蛤蟆说:“我猜,我判定了自己有罪,然后谴责自己。是这样吗?”
19.“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苍鹭答道。
20.把“挑剔型父母”的概念用在其他人尤其是老獾身上,他能想得通。可用到自己身上,想到自己一直在自我批评甚至自我惩罚,蛤蟆就很不安。
21.我们称它为‘成人状态’。加上它,就形成了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分别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
22.“男孩里的男人,男人里的男孩。”
23.童年的经历如此强大、如此鲜活,于是便塑造了每个孩子对世界的独特看法。换句话说,外面的世界变成了在我这里的世界。”苍鹭边说,边拍了拍胸口的位置。“无论你对生活形成了怎样的态度,从此你的行为和幸福感都会受到影响,往后余生都会如此。除非——”此时,苍鹭直视着蛤蟆,“你决心要改变。”
24.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些态度和观点,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架构。从那以后,我们便建构出一个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换一个词来说,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自证预言’。”
25.假如你认为生活让你不快乐,不善待你,那么今天喝醉就是你用的某种方法,它可以印证明天你会感觉悲惨的预期。换句话说,你创造了一个‘自证预言’。”
26.“你的话听着是在防御,我可没有攻击你。
27.“对不起,但我不是在道歉。
28.“今天我给自己打9分,其实可以打10分,但我想给未来留些余地,或许事情会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