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跟朋友聊天的时候,说起了一个真实的问题,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对于知识的探索是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阔。不管我们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被这样的信息轰炸。
我们现在周围还是有很多人,一直生活在自己的舒适区里,自己的小圈子里,悠闲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当时提到了一个非常有共识的点叫做达克效应:我们很有可能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也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元无知”。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在今天听,知识大迁移这本书的时候,里边对于这个概念举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1995年美国有一个抢劫犯,什么都没遮掩,就去抢劫银行,当天晚上就被警察抓住,他当时还非常诧异,说你们怎么会看得见我,我明明是隐身了呢。他就是在某些书上看到柠檬汁可以让钢笔的笔迹消失,然后他脑洞大开的,以为人身上涂上柠檬汁也可以消失。事后,很多人对于这样的一个新闻,感觉到非常搞笑,为什么还会存在这样的人,会相信这样的事呢?在达克效应这个概念里面,有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就是说,任何一个再无厘头,再不可能的事件,都有20%的人会选择相信。所以我会认为,无知是一种原罪。
在听书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会存在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的情况?后来总算是想通了,其实说起来也非常简单,就是在我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我们实际上是用不了这么多的知识的。但是,在学习和交流过程中,特别是交流中,带来的一些新的概念,新的知识,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会不断的冲击我们的固有认知。当我们能够打破自己的小圈子,主动扩大自己的交际时,实际上也是为我们积累人脉,扩大认知,是走向更高层次的必经之路。
再回到现在,我想,当一个人的思维打开之后,让他再回到过去的生活,他肯定是一种煎熬,因为他知道了,这个世界上还有更多更好的东西,人的天性其实是追求美好的事物的,只要他知道了,那么他就会去想去追求,若是不知道,那他就会只会顾眼前的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里面,我们是不可避免的会被这样的知识去覆盖,如果我们不选择主动的去学习去接纳,那么最终是会被时代淘汰的。有人说当今中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固化,但实际上还有一些小的机会,能够让努力的人得到回报,前提是,一定要能够学会去主动的去拥抱这样的知识。
有种观点很有意思:三十岁前需要知识的深度,三十岁后需要知识的广度。这个观点不一定对,但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思考,为什么30岁需要做这样的改变呢?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