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学习,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向浩老师和韩军老师带来的作文课,它们让人耳目一新,带来视觉冲击,更带来心灵的震撼。
向浩老师的作文课最为巧妙。一张清新又唯美的图片攫住了人心:深沉的夜幕,葱郁树木旁笔直灯杆上一盏白灯,空中几片斜伸的绿叶,轻巧地悬在白灯的上方。简简单单,却又意境深远。
向浩老师的作文课,其实就是引导学生观察这盏灯,由普像过渡到个像,由浅表视觉转化为内里感触,升华独一无二而又细腻感受的过程。这个过程既简单朴实,又极具艺术性。
他把这堂历时一个多小时的作文课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初看,原始体验。说出你看到了什么,这一环节源于浅表,并未多加内心感触,学生的叙述多有共性和常见性。每个人都有话可说,但也仅局限于白话。但却开启了即将萌动的思维神经,筑起了垒土之台。
第二阶段,凝视,灯里灯外。一个"凝"字,可见细致与深情。学生叙述的基础上可见描述,也初见不同的、不易通过观察发现的细节描写。这个环节向老师安排了一个三到五句话的习作练习,学生个体观察和表述能力的差别初见端倪。一部分学生的敏锐也凸显了,比如有的孩子发现了白灯周围氤氲的淡淡光晕,一边浅紫,一边浅蓝,生动而有层次。文字里淬入了情怀,有情怀的文字美如花开正茂,在心灵的天空撒下片片轻盈而美丽的花瓣雨,瞬间醉了人。
第三个阶段,回看,由灯到人。这一步不再是单纯的观察,由此及彼,运用联想和想象,把心中的故事嵌进去。物我相融,作文的方向和主体框架构成。这时的灯已不是一盏没有生命的灯,它是深夜陪伴你苦读的父亲,它是你晚归时路灯下翘首以待的母亲,它是你迷茫彷徨时的导师,他是你难过失意时的友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和灯有关的故事——那灯、那人、那事。这个故事如春蚕咀嚼桑叶,又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又像山泉在呜咽,还像波涛在澎湃。形形色色、姿态万千,真挚细腻,喷薄感人!这时的限时片段练习,对孩子们来说已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倾泻而出。
第四阶段,深看,由灯悟理。升华主题,深化主旨,构建好前三个环节的基础上,内心情感上升到理的高度,也就是常说的画龙点睛。一篇文章卓然而出!
看后让人茅塞顿开,原来作文课还可以这样教,原来作文课可以这么简单的教,原来作文课还可以这么引人入胜,而又水到渠成地教。原来作文课完全可以摈弃老师尬舞,更可以避免耗时耗力却收效甚微的无奈。向浩老师这堂深入浅出、鞭辟入里的作文课,犹如一股清流,荡开了传统写、批、评、议的俗套窠臼,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
向浩老师深厚的文学素养,以及以这种文学素养为加持的教学行为的艺术性,让我大开眼界,并深深折服。
有人说过,语文作文教学其实是一门很深的艺术,灵活性、多样性、实用性、参与性并存。老师只有在课堂上积极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能力,让学生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体会出学习的价值,用对话去激活课堂,在对话中积极参与,积极创造,才能真正走出传统作文教学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