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不学无术,人们多用来责指那些不好读书不长一技之人,他们不胜其任,碌碌无为,令人生厌。特别是有些人还通过歪门邪道,爬到一定位置,却尸位素餐,毫无建树,甚至打压异己,挑起祸端,破坏地域社会人情生态。这种人处处可见,不在少数。尤其世情急剧变化之时,他们更是心浮气躁,根本无心学习,只是热衷权谋心术,最终将遗祸他人毁灭自身。
不学无术其实原意指不学道不悟道。班固在《后汉书》中曾评价霍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这是“不学无术”一词的源起。众所周知,霍光是西汉昭、宣帝时期的辅政大臣,为政四十年,多次行废立之事,有大功于社稷。史称其:“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当庙堂,拥幼君,摧燕王,仆上官,因权制敌,以成其忠。处废置之际,临大节而不可夺,遂匡国家,安社稷。拥昭立宣,光为师保,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班固把霍光比作周公和伊尹,赞誉可谓至高无上。然因其“阴妻邪谋,立女为后,湛溺盈溢之欲,以增颠覆之祸,死财三年,宗族诛夷。”故班固责其“不学亡术”。
霍光自小读书遵制,谨言慎行,慧识君主,治政有方,为西汉王朝立下不世之功,威望权势天下无双,乃至汉宣帝与他同处时常觉芒刺在背。结果死后仅三年,便家破族灭。说明霍光虽是能臣干吏,腹有诗书,却始终未能悟道,功高盖主尚不能节制自持,最终遗害子孙玷污英名。说他“亡术”实在不冤。当然,以现在“不学无术”之意评判一代重臣霍光,显然用词严重不当。霍光都不学无术,不知还有几人学而有术?说霍光不学无术,是以圣人标准要求的评语,以政治家的标准审视,他应该是才智卓绝才对。然而在历史学家和思想家的眼中,即便是铁腕强势,能力超群,只要没有悟道,一样被嗤笑为不学无术。当下的庙中泥塑,岂不是令他们懒得一评?
古人还是很讲究道的,不像我们现在多讲究术。据宋史载,寇准与张咏相友善,一次寇准张席设宴送别张咏,寇准问张咏可有嘉言相赠。张咏徐言道:“《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寇准不知其意,随后即找来《后汉书》,当读到“不学亡术”时,寇准立即心领神会,不由笑道:“这便是张公给我的劝告了。”寇准是进士出身,能诗善文,又身为宰相,于国有功,却被张咏讥为“不学无术”,这在当今,简直不可思议。但正如班固讥笑霍光“不学亡术”一样,张咏认为寇准亦未能悟道。后来,果然寇准所谋不正,用法不当,被丁谓所算计,贬窜穷荒而死。从后来情况分析,张咏所喻,寇准所学,仍然丝毫未见成效。所以王夫之断言寇准
“其悟也,正其迷也”,也就是说,寇准虽然努力悟道终究还是悟歪了。
有时看古人论道,甚是高远。我们眼中了不得的政治人物,以功而论,已经是盖世超群,无以伦比了。但以道而论,尚属不学无术,仍不免被讽刺嘲笑。当下那些真正不学无术的混账白痴不知作何感想,当然,他们不学不读,也就不知道不学无术的来历,以及其意义之变迁,至于修道得道之事,更是从不问津。也许不学无术于他们是最好的状态,因为无知者无畏。不过,虽是普通人一枚,我还是很想去读读《霍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