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意识和感觉,其实是大脑加工后的“错觉”。而往往越聪明的人,越觉得能理解这个世界的人,也就越容易自欺欺人。
十几年前,认知神经科学家迈克尔·加扎尼加 思考了一个问题:“假如我们的大脑拥有各个独立运作的系统,这是不是意味着大脑有统一的意识?”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加扎尼加终于发现,大脑接收外部信息是非连续性的碎片,就像一张张独立的图片一样。并通过头脑中的整合,形成一个整体。
那连贯的意识是如何形成的呢?
加扎尼加的研究指出,人的左脑中有一个叙述系统,他把这个系统命名为“诠释者”。“诠释者”会编造故事,把碎片信息组成由逻辑的故事。就像把图片连续播放,变成电影一样。
在这个过程中,问题也发生了,头脑为了让故事有“逻辑性”,能够自圆其说,它可能会寻找一些“藉口”,或者篡改事实,加强不存在的因果联系。因此,大脑里的统一意识都是经过“诠释者”艺术加工过后的剧本。
绝大多数人都毫无意识地接受着“诠释者”的故事,而我们的意识和感觉其实也是大脑加工后的“错觉”。
因为,才有了开头“往往越聪明的人,越觉得能理解这个世界,越容易自欺欺人”。
这种自欺欺人都表现在哪些场景中?举几个例子,帮助大家理解:
(1)做了错事,头脑中会不断地合理化自己做错的事,让自己感觉好一点,同时也方便解释给别人听,减少他人对自己的责怪。
比如说,明明自己是以为内拖延症不愿意起床洗漱,导致迟到,却解释给自己和领导说,是因为最近太疲惫了、闹钟没响、昨天睡太晚了、二号线比往常晚到了等等,用这些借口来减少做错事带来的愧疚感。
(2)回想一下,我们身边都会有一种“从来不会犯错的聪明人”。和他们在一起生活时,会发现,所有遇到的问题,犯下的错误,所有的“锅”都是我们来背的。他们仿佛永远不会犯错一样,优雅的避开所有的责罚。
而且我们往往还能心服口服的背锅,认为的确是自己错了,而对方没有错误。
(3)再举个职场中的例子:在这家公司做的不开心,想换工作了,于是给自己列下来了123456条一定要要跳槽的理由,以让自己跳槽的决定看起来是正确的。但如果深挖,大概真正跳槽的原因只是为了逃避什么......
我最近也有这样鲜活的案例:年初的时候,为自己列出了十几条必须要离职的原因,不仅写给我自己看,还要讲给我身边的人听,让他们认同我离职的决定是正确的。
本计划着年后找新的工作机会,不过因为疫情的缘故,选择了再在老东家苟且一阵。
没料到的是,就在这段等待的时间内,工作上突然有了新的机会,曾经我认为工作中的那些劣势,瞬间转换成了优势,跳槽的优势相比现在职场上获益,也显得微不足道。
所以真的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他用最事实,啪啪打你的脸,告诉你头脑、逻辑、聪明,在一定程度上的虚幻性。
接下来介入第二个概念:我们所谓聪明的思考方式,所谓的分析、调查,都是我们根据历史去推演出的未来。
怎么理解?
简单来说,我们看到一个球飞过来,能够精准的把手放到空中的某一处,以接住球。这就是借助分析这颗球历史的轨迹,来推演它可能的未来(飞去的方向),并提前做预判,把手放到球的毕竟之路上;而之所以我们能够准确地接住这个球,是因为不可控的变量非常少,球只会沿着这个轨迹飞过来,不会有大风把它刮走,也不会突然冲出来一个人,将球击飞。
而生活中的例子,则复杂的多。还是拿工作举例:我当时决定跳槽时,内心潜台词是留在这家公司,短时间内不会有职位变动、也没有薪资调整的可能性;而跳槽能够获得更好的报酬,及职位的晋升。
但实际上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我是无法绝对预判到的。我对未来的预判,只是综合了若干已发生的历史,比如我已经做了好久重复性劳作、N个月没有涨工资;或者我做了详细了职业规划,认为自己需要提升哪方面的能力,而目前的公司没办法给予我。通过这些逻辑上的判断,我做出了跳槽的最终决定。
可头脑实际上就是一个巨大的合理化解释者,无论我想要什么,头脑都会给出我原因。越是聪明的人,做出的解释越漂亮,他们会用漂亮的逻辑、道理、语言,去包装腐烂的逻辑内核。
只要给头脑足够的时间,一颗聪明的头脑是能够找出无数个理由,来合理化解释所有正确的,或者错误的事情的。就像辩论赛一样,无论正方还是反方,都会有貌似无懈可击的逻辑和理论,来支持他们观点的正确性。
但实际上,我要说一句颠覆你认知的话:所有的原因都是假的。
如果你深入去看,你将发现他们都不是原因,而是合理化的解释,是“诠释者”编造的故事。
其实神经学家加扎尼加,通过科学分析出来的道理,老子在千年前就已经说过了: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借着失去,一个人就达到了无为,而借着无为,每一件事都被做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