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惊闻冯唐翻译了飞鸟集,朋友圈已经炸开了锅。有一篇名为《冯唐翻译了「飞鸟集」,于是泰戈尔就变成了郭敬明》的文章,用流畅的语言和破碎的逻辑对这部译作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与嘲讽。
当看到不知道第几个好友转发这篇文章的时候,作为冯唐脑残粉的我,突然觉得有必要拿出电脑,为冯唐说点什么。
文章批判的主要论点,是说冯唐的翻译完全不尊重原文。这一点我完全不否认。但不尊重原文的翻译就一定不是好翻译吗?这一点我强烈保留意见。翻译的对象有很多种,应用类文本的翻译当然是越尊重原文越好,文学类文本想要完全尊重原文并且原封不动地传达出原文的那种审美体验,却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尤其是诗歌这种文学形式,玩的就是文字,多一字或少一字都意境大变,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是更是面目全非。我一直是反对翻译诗歌这件事的,把一首诗翻成外语,就好像是叫一大群人跑去临摹蒙娜丽莎然后拿到世界各地给人看一样,不管临摹得多好多像,也只不过是仿本而已,没什么太大价值。但是有一个临摹蒙娜丽莎的人动了点歪脑筋,他给蒙娜丽莎加上了两撇胡子,蒙娜丽莎便不再是原来的蒙娜丽莎了,而是作为达达主义的代表作品之一,给了人们全新的审美体验。
冯唐的翻译虽然远远比不上杜尚的成就,但其道理是相通的。从“翻译就是再创作”这个角度来说,冯唐的翻译算是一次比较优秀的再创作,率真、热烈,也不乏妙语奇句。其实不只是冯唐,很多知名翻译作家都在践行着“翻译就是再创作”的翻译理论,积极地进行着再创作,远的比如曹禺翻译的莎士比亚,近的比如林少华翻译的村上春树,译文的风格都与原作相去甚远。曹先生、林先生很少受到学界以外的广大读者的批评,冯唐却被人民群众钉在了文学的耻辱柱上,这至少可以说明,冯唐译本的问题并不在于不尊重原文。
人民群众怒发冲冠的真正原因,怕是在于冯唐的文风。在这个小清新小文艺当道的时代,冯唐却赤裸裸地表达甚至歌颂欲望,完全蔑视时代潮流,粗俗下流,简直可恨。而且他竟然去玷污泰戈尔,把大师翻译的不堪入目,更是罪无可恕。
我本来有无数句话想要反驳的,可是写到这,翻了网上太多的批评谩骂,突然就什么都不想写了。只想说,把冯唐当作色情小说来读的,你自然会觉得它是色情小说,但如果你透过那些表面的插科打诨,去体会他想要表达的感情,你就会体会到冯唐文字中欲望背后的细腻又真挚的感情。冯唐是很纯情的,你们不要污蔑他。
对那些根本没有看过冯唐的任何作品,只根据网上摘抄的两句话就把他打入地牢的人,我只感到心灰意冷。自以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煞有介事地把自己完全不懂的事情批判一遍,借以塑造貌似高大上的个人形象,却完全不考虑自己随意的发言所聚集成的舆论洪流对作者的影响。这是一个对作家太残忍的时代,不管是对冯唐,还是对郭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