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来认为自己是个负责任、勇于担当的人。就在昨天,和儿子妈妈发生激烈争吵后,我发现自己可能在对自己的决定和行为负责方面需要提升了。
儿子妈妈是这样说的:“你说得从现在起、最后一次说了多少回了?”
这是我始终没有觉察到和意识到的。可能说得多了,说得习惯了,可能大脑就识别不出来了。以后在说话时要特别留意自己说的话所产生的影响。
说话,是一种行为。你说出的话,就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客套话要用客套的语气在客套的场合说。
对自己的决定和行为负责,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尊敬。在教育孩子方面更是如此。
很多家长都有类似这样的做法:孩子,你考试考到第×名,爸爸妈妈带你去×玩。等孩子真的考到第×名时,家长又以各种理由推脱。时间长了,你觉得孩子还会相信家长说得话吗?时间久了,你觉得孩子是会变得有责任感吗?
我们在做决定和做出某个行为时,一定要考虑到后果和效果。在这方面,我也是需要不断提升的。在做决定前要慎重考虑、多方求证、认真分析、综合研判,一旦做出决定就要坚持贯彻执行下去。
古人云:“三思而后行。”这句话我是记得非常清晰的,可以说是刻在心里和融化在血液里的。可是直至今日,我发觉自己落实的并不是特别到位。不到位的原因有一个方面是对“思”的认识偏差。以前,我把思和想当成了一回事。现在我才知道“思”和“想”是两会事。“思”表现在自问“为什么”、“怎么办”上;“想”表现在脑子里会出现“可能怎么怎么样”的语句、也可能出现种种画面、种种感觉等等。以前,我是想得多,思得少,所以成长的速度也相对较慢。想得多,会耗费精力,同时会降低专注力和决策效率。
可以这么说,“思”重在看到问题,并直接深入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而“想”可能会不断地掩盖或夸大问题,而无法直视问题,进而进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层面。
所以,“三思而后行”是提示我们要看到问题,同时搞清楚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并针对产生的原因进行根源处理和对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预防处理。可以说,“三思”是教育我们要把问题看清看透找出有效方案。在这个“三思”的基础上再去行动、做出行为。这是负责任的表现。
最后,我想说得是,你怎么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怎么对待你!你怎么做,孩子就会怎么学!孩子不是教育出来的,而是家长影响出来的。
让孩子负责任,就要让自己做一个对自己的决定和行为负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