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锦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近日由文牧野导演,宁浩和徐峥监制,徐峥主演的《我不是药神》,一经上映,便引起了巨大反响。这部现象级类型电影,以其接地气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准确的触达了人们的痛点而引起了广泛热议。
穷是一种病
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一旦染上重病,家里如果没有经济支撑,这个家就面临着灭顶之灾。 一旦到了拿钱买命的地步,就岌岌可危。
我们无法同理别人的命运。然而我们大部分人都有同样的风险。同样的悲剧在我们周围也屡屡发生。
试问四万块钱的药每个月吃一瓶而且需要终身服药,我们普通人能坚持多久?省级医院的ICU病房,一天平均2-6万,普通人能住几天?大病需要的手术费,动辄就要几十万,普通人能否经的起?答案令人扎心。
电影《我不是药神》,将这些生活底层的群体,贫病交加,想要活下去,又怕连累家人的挣扎刻画的淋漓尽致。
因为穷的买不起药,吕受益多次想自杀,刘牧师普度众人却救不了自己,思慧为了女儿,白天上班,晚上去夜店跳艳舞。而黄毛只有二十岁,得知生病后为了不连累家人自己跑了出来。
这些人如同我们身边的朋友、邻居,他们的痛,让我们感同身受。
法大于情
作为公民,要懂法,知法、守法。尽管主人公原型陆勇的真实情况是被无罪释放,因为在他入狱的当年印度仿制药取得了合法资格,国内也开始仿制格列宁,并且纳入医保。
但是在电影中的情节却是被判五年的有期徒刑。因为程勇虽然在客观上帮助了许多病人但他毕竟触犯了法律,这也是电影要传递给人们的法治观,不要以身试法,法不容情。
电影中程勇说,我们是救人不是害人。但是法律有时不会过多考虑你的主观意愿是什么,在客观上走私盗版药就是触犯了法律。
从药厂的立场来看,花了几百亿开发上百种药品,只成功了20来种。格列宁的产生,使慢粒白血病生存率从30%提升到80%,尴尬的是药品的发明专利权只有20年,之后全世界都可以仿制,但是从药品测试成功到上市大概需要六、七年,为了收回成本,价格就会贵的不敢想。
如果药厂不能收回成本,就会影响下一步的研发工作。而病人也许等不了那么久,就会面临死亡。
高昂的正版药厂要收回研发成本,而贫苦的病人要活命,这几乎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可所谓法大于情,就是任何时候,不要试图触犯法律,以身试法你就会触犯法律,或许我们应该还考虑是否会有其他的解决途径。
虽然影片中最后减刑至三年。但试想一下,对于程勇年逾古稀的老父亲来说,人生还有几个三年?可以弥补的就不是遗憾。
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珍惜自己其实就是珍惜家人。
来自于生活的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相比于小鲜肉流量电影、仙侠题材,后者尽管倾向于年轻受众,但就生命力,思想深度和广度来说,还是这种来源于生活,揭示底层小人物命运和社会现象的走心的故事更能触动人心。
这部国产良心剧是继2002年香港电影《无间道》相隔16年后,华语电影又一惊喜。豆瓣也获得了9.0分,影片也达到5天13亿票房的战绩。
是天灾还是人祸
有病无药是天灾,有药买不起是人祸。电影中主人公原型陆勇曾经说过的话。
诚然药品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投入,产品初期的专利保护也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能让普通人买的起药、看的起病才是我们对医疗改革的期待。
而看病难,看病贵也是老百姓普遍感受。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底层百姓众生相一一从电影中刻画出来。
在突发事件频发、安全感较低的今天,给自己和家人买一份商业保险或许才是正解。
有钱没钱,保持健康
保持身体健康是一个人最大的责任。一旦家庭中有一个人得重病,整个家庭都会面临巨大考验。
其实对自己的健康负责才是对家人最大的爱。在年轻时不要过于放纵自己,不要熬夜、抽烟、喝酒等等。纵容自己的结果可能是生病而且把亲人连累。
于娟曾经说过:在生死的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
我们努力的为家人创造着更好的生活,奋斗着属于自己的人生。但我们更要明白,只有健康,才是属于我们的最大的财富。
在金钱面前,生命从未平等。但我们依然要充满善意的对待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