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实践-碎片化时间系列第10讲-除·碎片时间养大微习惯-20180419

【课后实践】

这是2018年4月19日崔律“碎片化时间”系列第10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日志(记录)>

1、我在课程中的收获:

1)了解了微习惯的定义及来源、微习惯养成的八个步骤及两大注意事项;
2)联系自己的过往经验,发现自己过去虽然阅读过《微习惯》这本书,但是养成习惯时很少用这个方法,习惯性防卫心理过重,总觉得跟自己没有关系,要好好反思,在接触新东西时首先要想:“这件事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要如何将它应用到我的工作、学习、生活中?”;
3)感谢崔律对上次课课后实践的回复。将课程内容讲个其他人听是:增加社交的好机会,而且带着任务做相当于有话题,更加便于与对方交流;尝试比结果更重要,不要自以为对方可能不感兴趣,而是去询问对方是否有这方面的困惑或需求,然后根据对方的回答去发现对方的需求,针对性地给建议;如果与没有接触过时间管理的人交流,可以采用更通俗的语言,例如用空闲时间、没事干的时候、两件事情的间隙替代碎片化时间。

2、根据本课步骤,制定我的微习惯计划:

Step 1 选择适合你的微习惯和计划

1)列清单:我想养成什么习惯?

  • 定期与重要朋友联系的习惯
  • 定期思考、整理与总结的习惯
  • 定期输出的习惯
  • 定期分享的习惯
    2)把这些习惯缩小成微习惯
  • 每天与一个朋友微信打个招呼
  • 每天总结一个“今天想明白的道理”
  • 每天写50字思考内容
  • 每天讲一个知识点给一个朋友
    3)挑选出符合下列特点的、最想养成的一个微习惯
    每天晚上22:00,总结一个“今天想明白的道理”(50字即可)
    特点:每天要做、在固定的时间完成、在最累的一天里也能完成的、很容易实现的、一个行为

Step 2 挖掘每个微习惯的内在价值

我想每天总结一个50字的“今天想明白的道理”

  • 为什么?
  • 因为我想知道自己是否理解了当天所阅读的书籍或文章或学习的微课
  • 为什么?
  • 因为我想掌握阅读的内容,学以致用
  • 为什么?
  • 因为我想检视和改变自己的行为
  • 为什么?
  • 因为这是我的生涯追求之一:智慧,也是我的价值观之一:成长精进

Step 3 明确习惯依据,将其纳入日程

按时间,每天晚上22:00,用手机印象笔记写50字的“今天想明白的一个道理”。

Step 4 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

回报机制:

  • 坚持21天,大笑!为自己鼓掌~
  • 坚持50天,运动鞋
  • 坚持100天,国内游梦想基金

Step 5 记录与追踪完成情况

Step 6 微量开始,超额完成

Step 7 服从计划安排,禁“暗中膨胀”目标

Step 8 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

3、前上述两点分享给他人后,我的收获(可以是对分享这件事的思考或收获,也可以是对内容的收获):

随后安排

4、我的疑问(如有) :

5、其他想说的话:

本节课的主题是“除·碎片时间养大微习惯”,的确,微习惯一般耗时短,适合在碎片时间养成。随着微习惯逐渐养大,使用的时间也会越来越多,逐渐扩展成整块时间的使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微习惯,也并非随随便便选择的,最好能属于史蒂芬·柯维在“要事优先”中提到的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中的事项,例如运动、规划、记录人生轨迹、思考、阅读、有效社交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