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我放下自己手头诸多工作,终于答应与某民企老总聊天,一起探讨他们企业管理中的一些困惑。之所以说“终于”,是因为我实在不想跟这样的老板见面。一是他做人很势利,一切以功利为目的;二是有点摆阔气,即喜欢露富。
当然,既然同意见面,就没必要心里存有芥蒂,所以,整个下午的谈话氛围还是非常坦诚且富有建设性的。一方面,他毫无保留地例举了公司管理上的种种问题和弊端,另一方面,我也很热心地在帮助他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甚至毫不留情地指出了他本人的不足。应该说,他是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受过良好的教育,并善于思考,而且一直坚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但,会谈之后,我才发现他根本不会学习,因为,他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
回顾整个下午的交谈,他经常引证据点,如,他看过某某的书籍,或听过某某的讲座,动不动就是马云、任正非,时不时来一句世界五百强,所有一切都证明他的管理思路是对头的。如果我询问他在某本书上还有另一种观点,他好象一点都不记得或没印象,对于马云或任正非的其他观点他熟视无睹。我在分析他的问题时,只要符合他的思路就会马上来神,似乎找到了知音。一旦我的分析有违他的想法,就会顾左右而言他。这就是我所说的“选择性学习”。
其实,这种“选择性学习”在成年人当中普遍存在,只是程度略有不同而已。例如,有的领导也会主动征求别人的意见,但他只是想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英明;有的人也会跟别人沟通自己的想法,但他只是想争取别人对他观点的支持。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解释,个体所以能对刺激作出这样或那样的反应,则由于个体具有能同化这种刺激的某种图式或认知结构。通常,个体以其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为基础去吸收新的经验,即对于那些与个体原有的图式一致的刺激,个体就同化其于原有的图式之中;而对于那些与个体原有的图式不相一致的或不能用原有图式去处理的刺激或事物,因无法同化而不被接受,除非个体改变原有图式,去创造一个可以包容新的刺激的新图式(即顺应)。
成年人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已形成自己固定的图式或认知结构,因此,很难接受新的事物或观点。特别是高智商的人,他们一贯自信,对于自己的认知结构坚信不疑,更不愿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创造新的图式,去同化不同观点或意见。人类其实在这种主体与环境的不断同化与顺应过程中,只有不断扩大主体的认知结构才能真正适应变化着的客观世界。
南隐禅师是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一位得道和尚。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听闻南隐禅师是位已开悟的圣人,专程前来拜访。南隐以茶水招待,他将茶水注入教授的杯中,杯满之后他还继续往里加水,这位教授眼睁睁地看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水已经满出来了,不要倒了。”
“你的心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你不先把自己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南隐意味深长地说。
漫画家柯利说:“我们碰到了敌人,敌人就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