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二、辨種類(分三科) 地一、標【此復三種。】 現在第二科是「辨種類」分三科,第一科是「標」。這個「此復三種」,前邊「由身受心法增上所生善有漏無漏道」這個地方還是有三種不同的。這是第一是「標」,第二個是「列」。那「三種」不同呢?地二、列【一聞所成。二思所成。三修所成。】 有這三種不同。這個「聞所成」就是初開始學習佛法的時候,就是「聞所成」。但是這個聞所成也有一個範圍,初開始學習佛法也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夠圓滿地通達了什麼是佛法。當然利根人會很快,鈍根人的時間會慢一點,那這叫做「聞所成」。 「二思所成」通達了以後還要專精思惟,在閑靜處還要再經過一番的思惟,在內心裡邊經過一番思惟的。這個思惟的時候,就在「聞所成」的智慧上又進了一大步,這是「思所成」。 「三修所成」這個修所成就是在禪定裡邊思惟。禪定裡面思惟,和不在禪定裡面思惟,有什麼不同呢?就是力量有強有弱。你沒得禪定的時候,你內心的清淨的如理作意,也是有力量。但是要成就禪定之後,在禪定裡面思惟,那個力量是非常強大的,能夠改變你的身口意,能改變你的思想,能消滅內心裡邊的煩惱,這麼成為聖人,所以叫做「修」。這個「修」就是能夠轉凡成聖,有這個力量就叫做「修」。所以叫「修所成慧」。這是「列」出來這三種不同的「四念住」。 下面第三科是「辨」就是再加以說明。地三、辨【聞思所成唯是有漏。修所成者通漏無漏。】 這個由「聞而成」的智慧,由「思惟而成」的智慧,思惟這個「身受心法」是苦空無常無我的。「唯是有漏」這個時候還是不能斷煩惱的,所以這還是「有漏」。可是還是非經過「聞思」不可!你要通過「聞思」,而後進步到「修所成」。所以「修所成」者通漏、無漏,這個「修所成」的四念住是通於「有漏」也通於「無漏」。那麼「有漏」就是在煖頂忍世第一的時候,「見道」以後就是「無漏」了,還有這麼多的不同。這是把這個「念住」的意義解釋完了。和上文有「四種念住」,四種不同的解釋。這是把四念住解釋完了。(2018.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