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个世界没人有愿意带小女孩;
2.男孩和妈妈之间从平视到仰视,母亲要后退,闭嘴;同时,男孩对父亲的认可感会增强;
3.你没有成长,就不要进入婚姻;
4.老大要抱抱,是因为老二剥夺了老大的爱,老大有危机感;
5.如果用“教”,和家长对抗,沟通无效。要做的是:放下焦虑(出现问题是正常的);隔代;
6.老师最重要的是学习0~18岁心理变化;4岁一个阶段,和孩子“关系大于教育”;
7.“为什么”是4,5岁的阶段,没有搭建到成人阶段;
8.原因是你只说不让他做什么,没说让他做什么;
9.男人需要的是:信任,接纳,欣赏(欣赏并表达给他),崇拜,认可,鼓励(你希望的,你想要的);
10.女人需要的是:关爱,理解,尊重,忠诚,体贴,安全感。
11.孩子对待某学科的态度,成绩主要是对待这个老师;
12.和孩子在一起,主要是和孩子的感受在一起;
13.父母成长的速度跟不上孩子成长的速度,一定会出问题;
14.一旦孩子要逃离父母,一定是18岁之前一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喂饱才能耐饥;
15.18岁之前管得太多,一定会走向一个极端;要做到:厘清关系,放手,对男人信任;
16.学习是孩子的事,妈妈催一下,动一下;
17.老公没人陪,找麻将;
18.智慧的爱是你不要管我了,17,8岁。你是你,我是我,我没有理由承接你的苦难;
19.听爸妈的经历,序位本身就有疗愈效果;
20.说“他爸”时,就把爱人推出去了---说“我爱你”
女人在,则安;同时他没有被接纳;
盯住不好,“好”就进不来了;
不断挖掘他原生家庭的潜台词就是“我没问题”
这个家没他的位置,会愤怒,愤怒会指向弱者,即孩子;
21.所有制造问题的人是女人。
真相是心理需求。
打麻将是在满足在家赢不了的感觉。
强调效果,不强调对错,是我们要调整的状态
但凡找妈的男人,婚姻一定出问题
小女孩应对的是妈宝男
从自我约束每天进步
婚姻是我跟我自己的机会
22.最简单的方式是多听少说
23.让情绪流动就学会了情绪管理
24.女人得宫颈癌和子宫肌瘤是因为被压抑
25.某城市77.51%离婚中,60%是因为性不能满足而离开
26.两个人分开,一定要那个心理健康的一方带孩子
27.孩子都愿意找爸爸,妈妈要求太多,太唠叨;
28.女人为什么抓住孩子?因为和男人的爱没有通,男的往外跑,打牌,游戏,打个乖顺的女人,男人越往外跑,女人越焦虑,越抓儿子;
29.不爱自己,有钱花给儿子,自己过成勤俭持家的样子。所有人都愿意和光鲜亮丽有正能量的人在一起
30.女人是这个家的引领者:女人开心,两人放松;女人不开心,二人灰溜溜,往外跑
31.仰视他的时候一样有爱
32.不要拿着爱他的幌子掩饰缺爱的自己
33.不要搞别人(老公,孩子, 学生, 来访者,朋友)
34.看自己清理干净了吗?
35.自己真的引领对方了吗?
36.家里的问题会在学校呈现
37.妈妈要学会不去否定爸爸
38.他想脱离家里这个女人,才去找外面的女人
39.妈妈后退一步,给孩子空间
40.重复旧的模式,只会有旧的结果
41.所有的改变,是信念开始
42.你活出100分,你管你儿子,他只能得80分
43.一个女人不尊重他的丈夫,女儿一定会站出来维护他爸爸
0~6岁教育不到位,欲望无止境,爱过度的时候就要买单了
44.讨好的时候是无力的,妈妈是没有力量的。儿子打弟弟是屁股是人际互动的方式
45.强抱,出妈宝男
女人的伴侣是丈夫,不是儿子。是过去得不到丈夫抓儿的模式
养孩子,3岁前,妈妈要所有;5岁后,往后退,让爸爸进来,互动,玩耍
规则是爸爸建立的
46.最好爸爸做权威。两人有问题,可以背着孩子说,孩子倾斜于家里强势的一方,潜意识里会长得跟弱势的一样。
47.父母没成长,别结婚;女人没学会做妈,别生孩子;
48.个案:成人看状态,可以直截了当地给他痛,痛则变;孩子,辅导的底线是帮不了他,但别伤了孩子;
49.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没有爱,要让孩子情绪流动,不是说,而是体会和感受
50.修好自己和自己先生的关系,不要弄孩子了
目的背后是他俩关系不好,孩子的声音,你俩的关系不好,把我牵进来
51.急躁的好处:节省时间,效率高。(正面的意义)急躁不是问题,紧张是想被看到什么,我做的所有是我要承担的责任。
领导不认可我,也接收,希望我更大的进步
如何改:1.呼吸放松,回到当下;急躁背后--紧张--恐惧,事一来,按钮被启动,肌肉记忆,告诉妈妈/爸爸:这是你的,我不需要;
52.我是谁?我在哪里?我的角色?自我对话,与潜意识沟通。我现在的急躁又出来了,所有情绪都是信号,当下你的状态要管理
53.给孩子讲事实。
有目的的关注,不是对孩子的爱
看着他的眼睛说:“妈妈爱你100分,爱弟弟(哥哥)100分”
妈的本能没有发挥出来 ,每天都在关注在学习上
孩子不痛快,没有和他的需求在一起。
今天的妈妈们都很浮躁,人在心不在,产生焦虑的状态。
看孩子眼睛三分钟,什么都不要说
54.不回就是回应
不反思自己的模式
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不要强迫男人做什么,沉默是最好的回应
如果没有回应,就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
55.有效果坚持,无效果改变
消除小时候的创伤,消除不了不要碰
初高中个案,生理,心理都在变化,:
1.生理快过心理,有害怕
2.身后父母对他们初高中前的教养
3.父母是否吵架,母亲是否太强势
4.男同学怎么看我(性心理)
56.女人是制造家庭氛围的人;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点,有情趣一点,每天多点微笑
57.训练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清我要承担的责任
58.他不需要的时候,你给他也不要,你给的背后是因为你觉得他不行,你行。
59.问题问自己,是不是有自己的评判和应该
60.目标太高,达不到时, 孩子会放弃的
61.积极品质的培养是发挥优势
62.小学是关注他快不快乐学习,不是关注成绩,如果对学习厌倦,下什么功夫都没用
63.没有人能伤害你,除非你允许;没有人能控制你,除非你愿意
64.0~6岁足够满足生育和养育
65.3岁自己带,3~6岁一半时间自己带,自己想省事,后面自己买单
66.忍久了会暴发,向外:冲突;向内:抑郁
向内看!承担什么!做什么!
一个场是一个系统,共同的议题叫动力,各过各的日子,放过老人。
67.中国女人打着“我对你好”的旗号
人最基本的需要没有懂,就没办法互动
你要懂他这个年龄,懂他的背景,你要的是你怎么看我,别人怎么看我,你带着评判,你不接受他(婆婆),你接受他儿子,就必须接受他妈(所有)
否则你就难受,你难受就痛苦
1.婆婆面前,你改变不了她
2.恭敬她,改变你的态度
3.站好你的位置
过好里子,再讲究面子
第一位,照顾好自己的和谐家庭
角色定位:位置摆正,才能做对事,说对话
68.关系错位(公公去世,老公上去,老婆没位置)
妈妈孤单,就抓儿子
儿子和妈共生,儿媳没位置,称子女伴侣化
老公在原生家庭帮妈妈,对妈妈忠诚的爱,如何让妈妈开心
儿媳的对面只有孩子
有情绪的抱怨是怨妇
做嫂子有没有嫂子的力量
所有人为自己的快乐负责
遵守保密原则
69.性教育
中国缺失:1.性教育;2.生命教育(死亡教育)
不要做自己没有的。
男孩折性教育父亲讲;女孩的性教育母亲讲
70.想走得快一点,回归做女人
4,5岁性别认同阶段,没有给到答案,青春期会去要答案
小朋友要撒尿,一群要在一起,但只有一个在尿,女孩尿时男孩会歪头看。
男人性变态和性别认同有关,这期间要让男人去带,不接受。
我怎么来的?证明我是男的女的
14,5岁坦荡的讲给他怎么来的
了解女人的身体和生理
71.11岁小男孩三年级,个矮
咨询原因:撩女同桌的裙子
年龄11,长得像7岁,脸像2岁
一问什么都说不知道
0~1岁姥姥带的,妈妈发型师
1.母乳时,妈妈头发没做好,不能走,原始信任安全感没建立
2.孩子心理停留在三岁内
老师放弃他的作业,成绩
3岁之前是不知道阶段
3~4岁需要玩伴,用掀裙子表达,你来跟我玩
他不会说,事实是拉同桌的裙子
16次咨询
每天固定时间通话,视频10分钟,21天重复每天说“爸爸想你了”重新建立情感链接
电话固定时间打--仪式
只谈感情,感受,只谈“我想你”
21天后爸爸自己变了
妈妈是老小,四岁由姐姐照顾,她的心智就停留在4岁
重塑一个人,成人才能带孩子
养儿子的妈妈,你想抱儿子,他不一定愿意,8,9岁会嫌弃
女人带儿子,要有界限
妈妈进儿子的房间,一定要敲门,让孩子有他的空间
做什么要征得孩子的同意
生理有一点点变化,他的心理都会震荡
72.0~7岁5次分离
1.出生
2.断奶:生理断乳
3.分床
4.入托 但凡哭得撕心裂肺,就是前3个阶段没有给够安全感
5.入小学
永远记得描述事实,要接住他,他才对世界信任
成人莫名的恐惧来自于分离
接受他的情绪,国人忽略情绪
懂得他的情绪是帮他成长第一步
73.如何验证孩子的品质是健全的:
做好两件事:1.回去不教;2.只是影响他,然后带动他
74.养儿子,妈妈往后退
妈妈给足了温暖和爱,孩子到哪里都有安全感,名牌大学不重要, 100分不重要,家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