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章节:第三章 区分观察和评论
什么是观察?什么又是评论?它们之间有哪些区别呢?我们生活中自诩“实事求是”的人,真的做到了观察结果和评论观点的区分了吗?
观察是你看到的事实,不做任何形容词的描述,按照写作的表述就是流水账的叙事表达,什么时候干了什么事,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9:05分,你迟到了;你昨晚看电视,看到了10:00;你的作业没有完成;等等,是就观察的事实进行客观描述,也就是观察结果。
评论是你看到了事实,在表达的时候进行了主观意识的评价,通常这种观点和你个人的喜好、价值观、情绪有关。按照上述案例:你怎么又迟到了?你昨晚看电视又看到很晚;你的作业怎么总是没有完成呢?这就是经过了个人带有情绪的处理以后的表达,但是往往会让沟通对象特别的不舒服。什么情况下是又?什么情况下是总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
可是为什么我们总说自己是“实事求是”的人,却总忍不住带着评论去表达自己看到的事实呢?那么要如何才能做到将观察到的事实和评论观点进行一个区分和使用呢?
这和我们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都是在批评中成长的,这种带有批判的教育方式,对我们成年以后的表达习惯有一定的影响。但是,阿德勒心理学不认为“原因论”也就是心理创伤会影响我们现在的选择。是的,所以我们才要学习《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我们选择告别过去忍不住的评论,而用观察结果来表达自己。
真正做到观察,告别评论,并不是一本书以后就能够解决根源性的问题。如果一本书,一些道理就能够彻底改变我们,那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矛盾和现实问题存在了。而且,最大的挑战不是看书,而是在我们如何践行之中。
这让我联想到了《刻意练习》这本书,质的改变真的需要有目的的、有方法的、有反馈、有纠正的刻意练习以后才能实现。有很多人会组成一个非暴力沟通的练习小组,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真实对话进行分享,通过头脑风暴来练习。虽然是在事后来进行讨论,但是这是一份非常好的复盘行动,我们在遇到同等问题的时候可以有方法的应对。
我分享下我的小秘招是:慢半拍。反应慢半拍不是坏事,在遇到一些现象的时候,不要着急去评价,而是想下,这个现象是什么?对我来说有什么影响?我是不是感觉到不舒服了?我希望对方能够给到我什么样的反馈?可能,这样的思考,在情绪高涨的时候很难冷静的做到,所以,我们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深吸一口气,给自己3秒钟,要不要发泄自己的情绪?选择在我们自己。
生活总是遇到各种事,绝对冷静和客观,其实是很难去做到的,但是没关系,哪怕只有一次我们做到了表达事实,不去评价,都是一个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