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最后一天,连续日更简书140多天,主副业、家庭、生活,我都做到了平衡,尤其是今年疫情之下,工作上升值加薪了,回顾这一年以来,自己运用时间底层逻辑去做判断,做选择,作为一个超人妈妈,分享一点工作和育儿上跟时间相关的一些观点:
我2013年从上海回到昆山,在这家公司8年了,自己工作状态是每天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知道团队成员每天在做什么,列举几个工作场景的案例:
1. 固定早会时间:每天固定30分钟早会,帮组员梳理一天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事情,每天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2. 5分钟布置任务:布置的任务5分钟对方不明白,说明这项任务还不够最小化,需继续拆解任务,这样保证任务完成效率
3. 学会授权:以前都是我负责跟客户开会,现在授权给项目负责人,告诉会议重点以及希望的结果,不仅解放了自己,让我做更多重要不紧急事情,更让对方感觉到了独当一面的成就感
4. 模板化、流程化:工作中尽量使用模板文件,项目结束后复盘总结并丰富工作流程;
5. 建立部门资料库,所有成员共同维护使用公共资料并定期更新,资源共享
我们家两男孩,老大六年级,老二是三年级,写作业可能是一些宝妈的烦恼,我们家的情况是基本不用我管。有一次周末,我询问作业情况,老大说,妈妈你放心,我计算过了,我的作业还要2小时完成,我自己知道的。老大的成绩不算是班级里最优秀的,有时候落后一点,我让他把错误的原因讲给我听,下次成绩就上来了。老二今年三年级,到现在为止,回家基本没写过作业。因为在学校里和课后延迟班都写完了,原先我也觉得很奇怪,难道作业少吗?我后面跟老二聊天才知道的。原来老二就想放学回家,跟小伙伴们玩耍,他已经了解老师布置作业套路,每次学完一节语文,他就利用课间时间做课后补充习题;最近临近期末考试,老师布置几张试卷,这个也只能回家完成,但是速度很快,一会儿写完。反思我的育儿观点,有几点小结:
1. 很多人一生忙忙碌碌,不知道自己奋斗的目标,为了什么而努力,大多数时候是没有找到自己一生要喜欢的事情。现在很多人都说干自己喜欢的事情,顺便赚到了钱。我认为在孩子轻松快乐的的童年中寻找自己喜欢的事,把多出来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老大有一次问我,妈妈,你怎么没像其他妈妈一样,给我布置课外作业呢?我说你们会做么?他想了一下说,我如果知道还有额外的课外作业,我就会写作业磨磨蹭蹭的了。
2. 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好,给孩子树立榜样,孩子自觉性上来了:比如老大写作业时,我可能在看书。周末我在家做自己的工作和副业上的事情,它们在学习玩耍之后,会很认真去上兴趣班,身传胜过任何言教。
3. 除了学习知识,学习力更重要,这个学习力有点像我们大学平时不怎么上课,临考试前突击一周拿到学分,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么一个现象,事业成功的人不一定上学念书最好的。以前我不是很理解,现在我有这么一个思考的维度,除了一些应有的品质外,还有一种特别厉害的能力,就是快速学习的能力,如今信息化时代,这种学习力尤其突出。
当我们站在更高的维度去反思更底层的逻辑时候,我们会更加客观冷静的去面对现实,按照自己的方式过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