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很有信心——怎么说也是985高校,怎么说也是奖学金得主,怎么说也考取了双学位。但是在学院给出的企业实习考核表上学习能力这块老大给了5项中最低的3.5分(满分为5分),要知道3分的描述是“一般”,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及格,当时觉得挺不甘心。直到现在,我可以独自操盘了,我才发现老大的那套方法多么管用,3.5分给的实实在在,看来我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法了。
老大是浙大硕士,之前在阿里巴巴总部,因为女朋友在广州读书辞职过来并加入了当时眼瞅着要上市的UC,后来UC被收购了,老大又回到了阿里。当然,我不是说浙大的就怎么样,阿里的就怎么样,事实上我们部门有一个北大硕士,我俩每天一块吃饭,我并没有觉得自己矮半截,此外,我们院去阿里的还真不少。但是老大之所以能够考上浙大,能够轻松进入阿里,能够成为一个产品的主要负责人和他的学习能力是分不开的,更重要的是,他不仅仅自己会学,还会教别人学。
到现在经历了各色的老大,我发现他们能力都很强,但是大多数是不会带下属的,肚子里有货吐不出来。
老大可能在我刚进来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就想过怎么去描绘,整个工作被他切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每一小块涉及到一个技能,这些小块之间有递进关系有平行关系。每一小块老大都会给一天时间我学习上手,两到三天时间给我巩固、熟练、加深理解,接着进入下一个工作块。这是怎么样一个过程呢?
举个栗子,他给了我两个日访问量50W+的网站,附带两个问题,让我去解决,解决这两个问题我必须要吃透这个两个网站才行,包括里面的页面元素,包括js。做完这个我就对这块工作有了一个基本的掌握,接下来我会处理大量相关的问题,把之前4小时的工作量压缩到一小时完成,这中间涉及到新工具的掌握以及对于方法的总结提升。这个时候这一块的工作我已经做到游刃有余了,接下来进入下一个工作块。
就是这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让我平稳而又快速的前进着。起初,我连广告和正常内容都分不清,到第一个月的时候我能够从技术的角度去给出自己对于广告的见解,同时我参与了需求文档的辅助撰写。第二个月,我能从广告投放商的角度给出自己对于广告的见解,此时的我能够提出一些需求了。老大现在想让我接触UC浏览器印尼版,那可是千万级别的日活啊!
当然,起初我也有过担心,我担心这么复杂的工作我是否能够胜任,俄语环境、远程操控俄罗斯机器、完全不熟悉的软件,现在我还能回味当时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我担心我会不会完全沦为只会操作不会思考的机器……
事实证明,事情是做出来不是想出来的,新的想法都是从做的事情上自然成长出来的。问题不仅要能够解决,还要尝试不同的方法,最终选择最有效的一条,像个渔夫一样而不是垂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