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已经厌倦了后悔的感觉,再也不想轻易放弃,也不想做因小失大的笨事情,再也不想在截止期限的大道上狂奔,再不想发出那种当时忍住就好了的事后感叹,请学会忍住。”
这是序言,稍微有改动。
写还是需要一份提纲能提高写作的效率,而且要提前准备,不能准备的太早。
我们都知道,带着问题去读书是能促进我们思考的,可是我们真的是否有去做?
习惯成自然,有没有去有意识的总结我们阅读习惯是怎样的?是不是什么都没想清楚就开始读,读完以后基本上也忘的差不多了?因为前后没有及时的链接,没有形成一个整体?没有为形成习惯总结准备,
关于自嗨,写东西的开端,最忌讳的其实是犹豫不去动手,而自嗨的本意,其实是想降低我们行动的难度,最好选定一个主题,然后发挥头脑风暴的作用。先完成再完美,真是把什么道理都用上了。
然后就是不要急着发表,我们所面临的对象是什么事物?真的是自己想要表达吗?
总是带着自我情感去做出有选择的阅读,只选取自己有感觉的内容,这很容易就陷入旧认知的验证当中。
在阅读之前,其实是没有思考的,只是为了写而写,完成之后也没有修改。于是总是循环同样的事,循环同样的结果。
当时没忍住,我只是看完了而已。
从来没有真正的想过以分享的目的去阅读,还是只是为了读而读。当初为什么而读?想要获得什么?我收获了什么?还是在自我的认知里,所以我们读完以后,还是什么都不记得,
如何持续的去写作?持续需要的是一种模式,不是为了写而写。读也不是为了读而读,
说到这,意识和认知的影响是巨大的。
要给写作的时间设限。
我们为什么要分享?我收获了什么?这本书讲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