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为第二届苏州青年戏剧节张广天老师《非戏剧》讲座整理
文/季霖
我不爱看话剧。我怀疑话剧。
我没有想到这是一个戏剧导演说出的话。
说这话的人,正是标题里的人物:张广天。
相比于话剧,我更爱看电影
张广天老师说,他从未作为观众去看过话剧;他看的第一部舞台剧演出,是音乐剧。
那他怎么会选择活跃于戏剧界呢?我想,你一定和我一样有这样的疑问吧?
他留恋剧场那种潮湿、古怪的气味。
就这么简单。这自白也是如此的古怪,却也让人听之而为之一笑。事业的选择原因,本就因人而异,只是有些是我们始料未及的罢了。原因或许是次要的,能坚持做下去并自得其乐,才是前进的真谛吧。
话剧演员太假,我看不清他们的心灵;(学话剧的)学生被老师教坏了。话剧演员的吐字是向京剧学的,可是话剧演员的唱念做打,没有一样是行的。
话剧演员的吐字确实与京剧的那种洪亮很像。他们有时候会提高嗓音,会呐喊,会咆哮,会哭泣,但都看上去有些刻意。在现实中的那种情境下,人根本就不会那么说话(表达)。这便是他觉得话剧演员表现很假的主要原因。
作为一名观众,我确实没有考虑过“符不符合现实环境”的问题,别人演什么我都是静静地看着。他们也确实很有感染力,擅长调动观众的情绪,我笑过,也有感到悲凉的时刻。可能就是这样的“大起大落”,才让人觉察到刻意吧。
相较于话剧,张老师说他更喜欢看电影,因为电影中镜头可以拉近而看到细节看到特写,不像话剧,坐在后面的人也只能一直远远地望着。这个问题确实有,有的观众说,他甚至听不清演员在讲什么。希望在未来,这个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你为什么看话剧?
这是门高雅的艺术,能够体现我的成功指数?
我就好这口:为了某个演员、某种表演形式?
要知道,即使是投身于戏剧业的人,其中也很少是真爱。
这话听着,感到像被泼了凉水一般。
任何一种文艺创作,都要有硬货。现在有哪种类型的故事网上还看不到的?
有些剧目被一演再演,这很常见,可是,如果新版本上看不到新的名堂,那也是没有意义的。名堂不断,让想象力的风暴不断袭向观众,才是创作的价值所在。而最直接的就是创新,创造新的剧本;“实验戏剧”是其中的一种实现方式。
所谓实验戏剧,就是探索怎样讲故事。
在实验戏剧中,空间和时间可以有不同程度的融合,但还是那句话:要有名堂。
“名堂”这个词我们都熟悉,但在这里,一下子又不知道如何解释。它到底是指什么呢?
讲座结束后,我将这个“名堂”作了一点具体的整理与总结:
以不同于传统的方式,让一个对象走近人们,并让他们对该对象也逐渐地喜闻乐见。举个例子:互联网新产业;通过“云”来实现沟通。这已经是打破了传统沟通方式可能存在的限制了;你不用现身。因此,这不是互联网+。互联网+只是把“互联网”当做一个实现目的的途径,一种渠道或工具,要实现这一目的,人还是需要出现在某个空间;比如,你在网上买了电影票,但还是要去服务厅或在机器上取票才能在检票后观看电影。
是否能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继续推动传统行业的发展,是对一个企业来说愈来愈紧迫的问题了。
行业不怕老,就怕被淘汰
在国内,戏剧还是一片空白。
而如果戏剧中也能加入互联网,那么戏剧可能就不会像目前这样发展那么慢了。可二者如何结合,就是个需要深入思考的大话题了。
或许,戏剧的发展可以从“视觉艺术”中取一点经。
“视觉艺术”是发展最好的艺术形式。
视觉艺术已经经历了“材料革命”:以前大都把画画在画布或纸上,后来人们尝试把画画在地上、身上,比如具有立体效果的地面作画,比如纹身,这些都是对传统作画材料选择的突破。
戏剧的起源与悲剧
图片为《阿喀琉斯的凯旋》(Triumph of Achilles),作者Franz Matsch。主人公阿喀琉斯出自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戏剧最初是一种祭祀活动,不是谁都能享受的。后来出于人道主义,逐渐演变为人人可看了。
戏剧史可分为两个部分:史诗与悲剧。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讲的便是悲剧。
什么是悲剧?
悲剧是能够震撼你的灵魂、净化你的心灵的。这便是,神在。
封建迷信中,人死后其灵魂是有所依托的,比如:碑、庙、祠、坟。古代的优伶,常在这些地方进行祭祀活动。
优伶,也称“伶人”。在古汉语里,“优”指男演员,“伶”指女演员。在过去,优伶指的就是戏剧界的艺人,包括地方戏剧和杂艺。
这便是戏剧与祭祀活动之间的渊源。
上面讲悲剧的时候,提到了“神”,这是何故呢?
我们知道,戏剧起源于西方。西方文化中,是信奉神的,“史诗”便是一种歌颂神的文学体裁。
神在的时候,戏剧只需要虔诚地复述神的事迹即可(也就是“神迹”)。这也是史诗的表现形式;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只需真实的存在。
神不在的时候,就需要诸如包袱、段子等,来让戏剧显得精彩。这时,就是在完成人间世俗的享乐了。
战胜“文本”,一切皆可为文本
张老师面试演员时最常用的两种超“文本”:
1. 用冰箱说明书来排一个戏;
2. 把手机通讯录里的所有人都介绍一遍。
特别是第二个考验,如果你能眉飞色舞地侃侃而谈,那也真的是可以让人竖起大拇指了。
超“文本”,这是我自己的定义。超,是因为“说明书”和“通讯录”已非一般意义上的文本(剧本)了;但仍然称它们为文本,是因为它们的本质与作用,和剧本是殊途同归的——都是为了考验演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这种“超'文本'”,更能看出一个演员的潜力。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其实每一张脸,也是“文本”。如果你是考官,你会由此出一个怎样的考题呢?期待能看到你的想法。
最后附上一首张广天老师的原创音乐《杨柳枝》;这也是他现场演唱的歌曲之一。嗯,其实,他也是一个音乐人。
当他唤出自己的学生武玮,当武玮取出吉他,和她的老师给我们带来一首又一首他们的作品时,我感受到一个戏剧导演散发出来的温情与温暖。虽然他是一个不爱看话剧的戏剧导演,但从他的言谈中,我看到一个认真而有个性有才情的灵魂。
其实,你我都是一个个独特的矛盾体;或在笑中哭,或在哭中笑。
*武玮,词、曲、唱、表演和演奏为一体的独立艺术家。2006年起师从张广天学习戏剧、文学和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