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期中考试,监考期间构思作文一篇。不是很满意,再修改!
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当我们遭遇坎坷,处于人生低谷时,我们将何以面对,走出低谷?或许,我们可以从经典诗中找到一点答案。
大唐盛世,多少士人举子无不大想大干一场,李白就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星。李白一腔热血满心欢喜想大展宏图,不料却被突如其来的“赐金放还”碎了一地。他感慨万千——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他愤懑至极——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感慨,愤懑,迷茫无处不在,可是他就要因此消沉了吗?当然没有,也不能。回望曾经的种种,倾听内心的声音,他终是选择迈步仰头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李白的豪放勇敢,也是经典诗文告诉我们的:面对困难时要自信,不能一直低头放大眼前的困难,而是要仰头给自己希望,一笑而过,方能一如初心。
面对坎坷,如果说李白是烈日般挑衅式的呐喊,那么苏轼则是月光般温情的自我和解。如果说李白的豪放带有仙人气质,那么苏轼的豁达则更弥漫着人间的烟火味儿。
彼时,泛舟于赤壁之下的苏子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担任团练副使。此刻,致君尧舜上的苏轼在仕途上可谓触到了冰点。而且不单是仕途上的困境,生活上也只能勉强饱腹而已。面对如此困难,尽管清风明月相伴,但苏子听到悲戚的箫声,依然“愀然”不已,甚是难过。但是,苏轼就是苏轼,流水明月让他参透了“变与不变”的哲理,看清了“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的世事学问。那么,”愀然”定然不能左右苏轼,剩下的自然是清风明月,目遇之而成色,耳得之则为声。这是苏轼与自我的和解,也是苏轼告诉我们如何面对坎坷的举重若轻——真豁达!
这是苏轼的豁达乐观,也是经典诗文告诉我们的:面对困难,不能作茧自缚,死钻牛角尖儿,而是要学会与自我和解,两方面去看问题,方能摆脱外物的羁绊。
辛弃疾写道“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什么意思?你从容,你豁达,外物便会以温暖自信回报你。苏轼高唱“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常言道,春寒料峭,冻杀年少。可是,苏轼却只感到微微凉意,但是刚刚有些凉意,知人冷暖的夕阳就欢欢喜喜地跑来迎接他了。不久之前还是突如其来的“穿林打叶”,一片萧瑟,此时却又夕阳无限好。这是苏轼与外物的和解,更是与自我的和解,像极了承天寺里那片温情的月光。这也是苏轼告诉我们如何面对坎坷的至尊宝典——豁达!
当我们身处低谷,以何面对?李白说,要豪放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苏轼说,要自我和解——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便是经典诗文教给我们如何走出低谷的法宝,是我们人生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