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河山一寸血
一寸河山一寸血,大国地位在血与火中绽放。在期待《长津湖之水门桥》上映之时,再次观摩《长津湖》,回味72年前革命先辈为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自由而浴血奋战的场景,真实夹带残忍和血腥,久久不能释怀。
向无畏的革命先辈致敬。如果一个民族不崇尚英雄,不尊重英烈,这个民族是没有出息,没有希望的,也很难再出英雄,更难造就英雄辈出的局面。亲身经历过那场战役的迟浩田上将不禁感慨,尽管长津湖战役已经过去60年了,但至今都让我刻骨铭心。作为长期生活在南方的第9兵团,身着单薄棉衣、单鞋和单帽,顶着朝鲜零下40℃极度严寒,每天只能进食1、2个土豆的情况下,连续作战近3周,现在想想都都颤抖。战场上冻伤超3.4万人,冻死4000人。这儿的3.4万人是指失去战斗能力,不能继续作战的,因为当时战场上人人都有冻伤。我曾长期在西藏服役,零下20℃低温站岗两个小时,棉衣、棉帽、皮靴、大衣齐全,我已感到筋疲力尽、浑身冰冷和颤抖,以致无法忍受,长时间无法再次入睡。英雄,向你们致敬!今天,我们有时还会因些许蝇头小利而愤愤不平,甚至蝇营狗苟,真是无尽汗颜。
当“气多钢少”遭遇“钢多气少”,一场惨胜让革命先辈无限崇高。美国军史上赫赫有名、战功卓著的北极熊团遭到全歼(美军称,1000人突围),该团指挥官麦克莱恩上校身中4弹被俘后身亡,接替指挥的菲斯中校被击毙,团旗被缴获,现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美军王牌陆战1师30000余人,遭受重创,伤亡超7000人,合计减员1.4万人,全线溃退超过125公里,被媒体称为“陆战1师战史从未有过的溃败”。以上战果是在美军掌控全面海空优势、机械化程度极高、后勤补给充足的情况下取得。反观志愿军,单薄的冬装无法抵御严寒,冻伤减员达32%,3个连队成建制冻死,成为永恒的冰雕;后勤补给严重短缺,弹药不足,甚至连手榴弹都成为重武器,广大官兵仅靠冻土豆连勉强充饥都谈不上;所有的战术行动全部暴露在联合国军的海空优势下,26军1个新组建骡马炮兵团未接敌就在空袭中丧失战斗力;反坦克和攻坚力量极为薄弱,志愿军只有靠血肉之躯攻击和防御敌方装甲目标和坚固火力点。且不谈武器装备,严寒天气和志愿军的后勤补给劣势拯救了美陆战1师,不然美陆战1师难逃被全歼命运。
美陆战1师的强大更加凸显革命先辈的无畏。美陆战1师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实战经验极为丰富,在遭到突然袭击时能够沉着应对,在攻防两端将装甲力量运用的炉火纯青,空地协同水平极高。直升机首次投入战场迅速后送伤员,极大减轻了作战部队的负担,也大大降低了伤员死亡率。陆战1师退出长津湖的必经之路水门桥被志愿军3次炸毁,其中第3次连桥墩一并摧毁,已无修复可能,但美军依仗强大的工业优势、海空优势和后勤保障优势,连夜赶造8套桥梁标准件空投至指定区域,3日内在原桥位置建造了1座新桥。武装到牙齿的陆战1师更加凸显了志愿军的无畏,志愿军部分建制团在只剩几十人的情况下仍然依靠双腿追击上千机械化美军,很多营连在只剩数人情况下仍坚持顽强阻击,杨根思排在小高岭的打退敌人8次进攻,只有2名伤员护送重机枪后撤为这个英雄集体留下了生根发芽的种子。一个个英勇事迹和案例让美军也肃然起敬,成为一座座永恒的丰碑。
请允许我用一名普通但伟大的志愿军战士宋阿毛的诗歌来作为结尾: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的(地)
耸立在我的阵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