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说:死了多好,这样就不用拖累你们了。真的是这样吗?以前我天真的以为老人是不畏惧死亡的。死亡这两个字眼从他们嘴中说出,就像是喝一杯淡淡的白开水一样,无味。对他们来说,死亡更像是一把钥匙,解开心中的愧疚,让他们从苦难的世界中脱离出来。但直到最近,我才发现自己错了。当我知道外婆在临死前也不愿闭上眼,还对世界有所留念的时候,我才认识到老人是害怕死亡的。走在人生边上,我们总会往后看一看,回想自己这一生究竟做了些什么,是否有意义;往前看则是要想象自己去往一个没有亲人的世界,在那里幽居,几生几世。杨绛先生在伤病死亡面前,仍然坚持着写作,不断的思考人鬼神等问题,为后人留下《走到人生边上》这一书。人之初,性本善。婴儿是最纯粹的个体,他们懵懵懂懂的来到这个世界。从他们睁开眼的那一刹那,我们透过那清澈干净的眼睛,就能看到他们那单纯无虑的内心。慢慢的,婴儿长大了,他们的眼睛有了变化。透过眼睛看到的,似乎多了一分心思。我们不能简单的称之为“极坏的”,但的确是身体里的劣根性渐渐发展出来了。在这个名利的世界里,一旦失去婴儿时的赤子之心,人的劣根性自然就会凸显出来。那么我们能否做出改变呢?答案是可以的。人的前半生都在接受着教育,教育就是要将人的劣根性慢慢的给去除,经过努力,回归善的本身。脱离肉体的“自我”,丢掉不该有的私心和贪欲,让灵性良心管控好自己的行为,从而成为一个大我、超我的人。这样,在死亡面前,我们似乎就多了一分坦然。
走到人生边上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题目 Constraints Time Limit: 1 secs, Memory Limit: 32 MB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