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年11月24日
地点:茨开镇中心小学 四年级(2)班
教学片段回顾:
一、整体感知:
1、师:快速读课文,说一说文中出现了哪些角色?核心角色是谁?
(预留五分钟读的时间,生读课文,教师巡视并板书课题。)
点评: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读,使学生大脑始终处于思考状态。尤其是初读课文是带着问题去读,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刺激源”,又避免学生盲目读,是学生开启文本,学好文本的“金钥匙”。
教师在学生读课文时主板书:
小麻雀
猎狗 “ 我”
老麻雀
副板书四组词语: 1.无可奈何 拍打
2.牙齿 庞大
3.扎挲 唤回
点评:丰老师板书简洁漂亮,字形大气规范,主次分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也对课文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师问:课文中出现的角色都有谁?
生:课文出现了作者、 猎狗 、小麻雀和老麻雀。
师:“核心角色是谁?”
生:“小麻雀。”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四组词语,说一说从这些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在这一环节,我认为老师提出的问题指向性不明确,范围太大,为丰老师悄悄捏了一把汗,没想到同学们的回答却都在线,没有脱离本节课教学内容,可见教师对学生学情比较了解)
生1:这些词语都是出自我们今天学的《麻雀》这篇课文
生2:这些词语都和我们课文中的角色有关。
教师给予肯定,追问:“无可奈何 ” “拍打”形容的是?
点评:追问,将课堂学习引向深层学习,学生深度思考,课堂自然生成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悄然形成。
生:“小麻雀”
同样方法对另外三组词语。
师:“我们再来一起把这些词语读一读,每个词语读两遍。”
生读,教师纠正读错的同学,并给其机会再读。
点评:预习工作做的非常充足,学生读错了以后再给予机会改正读,充分保护孩子学习的自信心。
2、师:五分钟快速浏览,(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根据你的意思写下来。
教师出示表格,学生读,填。
师:“看着表格,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文章发生了什么事?”
生1:(将故事大概叙述了一下,教师及时引导点评)
生2:(叙述故事,用上了黑板上形容角色的“无可奈何” “牙齿” 庞大“等词语
师给予积极鼓励,顺势要求:”请同学们将黑板上这些形容角色的词语用上再和同桌说一说故事内容“
生与同桌互说,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点评:看到这样的教学形态自然生成,我心中大喜,不由为丰老师从心底鼓掌。这个环节看似不经意,却自然流畅,亮点频出。首先,每一次读都是有目的带着问题读,这样的读是高效的,为学生指明了方向,也为后期分析课文做好了铺垫;其次,教师能在学生复述完课文大概内容后及时给予学生点评,并有针对性地给出意见建议,再进行深层学习引导,让学生心服口服;最后借助板书出来的词语及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回顾课文,充实复述课文时的语言,给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故事画面,既教会了孩子们记字识词的能力,也教会了孩子们将词语运用到合适的语境之中,培养语感。既有新知探索,又有词语运用巩固,口语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3、师:都说人与人之间有大爱,动物之间也有大爱,下面我们在此走进课文,品读老麻雀对小麻雀的大爱。
二、品读课文
发现小麻雀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生1读 生2读 齐读 生3读
教师读,”突然“加重语气。
师:“这是对谁的描写?都有哪些描写?”
生:“猎狗。 动作描写。”
师追问:“你从哪看出来的?”
生:”嗅“ “张” ”露“……
师:“猎狗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了小麻雀。“
师:”你从哪看出这是只小麻雀的?“
生:”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
师:“无可奈何拍打着小翅膀,呆呆地站在地上,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都是什么描写?
生:“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
师:“作者为什么要对小麻雀进行这些描写?”
生:“突出小麻雀的弱小无助,可怜”
师出示:这是一只( 稚嫩幼小 )( 无力自救 )的小麻雀。(这里学生填了“弱小” “可怜” “恐惧”这些词语都是可以的,教师给出的不是唯一答案,最好不要出示)
点评:教师擅于追问,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思考,形成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教学成果,一气呵成,既有深度,又有宽度,可谓”润物细无声“。只是建议丰老师在学生读的时候让孩子们读出小麻雀的弱小无力,也可以让学生表演读一下,更深感知课文角色,活跃课堂气氛。
用同样的方式教授 “攻击小麻雀”和“拯救小麻雀”
点评:1、在品读”拯救小麻雀“时,”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挲起全身的羽毛”,教师问:”老麻雀为什么会这样?”这里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而不是自己直接说出“救子心切”。2、师问“如果老麻雀会说话,此时它会对猎狗说什么?” 有位学生说:“如果我能打败你,我一定要把你炖汤喝!”一说出口就被教师否定了,虽然这不是教师想要的答案,但这也是孩子认为小麻雀愤怒到极致才会说出的话,教师要擅于巧妙圆场。
听课小结:
丰老师的这节常态课教学思路非常清晰,由发现小麻雀——>攻击小麻雀——>拯救小麻雀串联整个教学,教学目标突出,设计合理巧妙,教学过程中更是擅于追问,将学生思考学习无形中引向更深,更宽,课堂自然生成亮点频出,是一堂非常扎实、真实、朴实的高效课。虽然在某些细节上有些处理欠缺,但不影响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常态课。如果我们每位老师都能像丰老师这样充分备课,把常态课上成这样,那么他一定能会成长为一位非常优秀的语文教师,教学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
在跟丰老师课的过程中,我虽然是扮演观察者、指导者的角色,但我深知自己更是一个学习者,丰老师何尝不是也教会了我很多。
我想在今后的交流学习中我会更加明晰教育是社会良心的底线,是人类灵魂的净土,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教育就是帮助我们个人认知自己,帮助这个民族认知自己,我们才有可能掌握个人的命运,并且创造这个国家的未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始终谨记:教育、读书的终极目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