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写过10万+,依旧很垃圾

图片发自简书App

很久没有更新了。

在这段时间里,看了很多电影,拔了两颗智齿,读了三本书,给别人写了很多稿子,其中一篇10万+,算了一下平均每篇阅读量都在五万左右。

但对我自己来说,依旧没有任何变化,无论里外。

以前写东西,总希望有一天如果能写出一篇爆文,那可真是牛逼坏了。然后呢?

然后会丧失一些原本的自我标准,只是去追求那个文章左下角的数据。

做内容输出的人,如果没有一个自我的标准,一个自我思考与总结的过程,总是很难可以去面对和相信一些东西。长时间的自欺欺人,你会觉得世界真的是这样的吗?生活真的是这样的吗?生活真的有意思吗?

现在的新媒体文作者越来越年轻,其实他们自己也迷茫着,却还要装作看破世俗的样子教导别人你该这样做你的人生不可以这样下去。大多数人都在玩文字游戏的吐糟而没有什么真正的价值观存在。

就像之前写过的一篇关于抑郁症的文章,写之前查看了很多关于抑郁症的调查数据,案例的文章,本来想要表达的观点是抑郁症是每个人都有可能患的疾病,顺便普及关于预防和自我调节的基本知识,按照编辑的要求改了很多遍之后,只剩下一个中心思想,就是当代年轻人很容易患抑郁症,并且自杀的几率大大提高。

我需要承认的是,改完之后的文章,的确阅读量很可观,故事也很有力量,语言也足以刺痛人心,然后呢,大多数人在看完这样一篇文章之后,只会加固他们原本的印象,“患抑郁症的人真是矫情”,“患了抑郁症真的很容易自杀哎”......

对于社会,他们只是了解当下抑郁症成为一种越来越容易被提起的疾病,对于本身,他们依旧不明白这到底是什么。

这不能说做新媒体的人都是错的,这只是当下的一种趋势,或者说一种潮流,大众喜欢在乏味的生活中寻找可以刺激大脑皮层的信息,来获取生活的某些点。当我拿到那篇文章的稿费时,我安慰自己这是正确的。

信息如此通透的今天,看自媒体文章还是专业报告是个人的选择,既然自媒体算是一种娱乐行业,就没有什么太大的科普责任,毕竟有些新闻也都是修饰过才发出来的。看的人一乐,也就够了。

大多数写手会选择把少部分人的状态放大写出来,也算是一种提醒,你看,已经有人是这样的状态,所以你要注意,你要小心,你要找新的路走。

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太相信一些自媒体文章,更没有把它拿来进行教育的必要。人还是要多读书的,真正的人生智慧在大师的书中,不在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写的娱乐文里面。

另外一个想要说的点是,最近越来越觉得,人的一生,不过就是在孤独与等待中度过的。

韩国电影《狼少年》里面,主人公因为一句话,等了对方47年。这种等待是自我的主观坚持,这种等待在时间层面会显得特别伟大。而大多数人的人生,却不知为何等待,或者说又是在等什么。

年少的时候太过理想浪漫主义,总觉得一切都有可能,一切都很美好,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是曲折难估量。中年之后,想要安稳,安稳过后又觉得无趣,开始寻找新的刺激,又迫于各种压力,纠结难受。老了以后,往往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又不得不在某个时间点承认,已经老了。一算时间,来日不足期望,生活到底该怎样,每日无看得见意义的事可做,被孤独无限裹挟。

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一段历史掩盖又一段历史,说白了就是一个轮回。

我把它简单叫做,一个关于父母与子女的轮回。

都年轻过,年轻的时候都理想化过,然后就做了看似错的选择,很多年后提起,后悔不已。不知不觉间长大,到了某个年龄,开始被安排做一些事情。但这个时候你已经有了部分自我思考,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唯命是从,所以或多或少做出反抗。可悲的是,大部分人自我世界不够完善,自我思考不够充分,又没有太多的信心和认知,开始怀疑自己,而偏偏良心未全泯灭,时间一长,很难不做出妥协。这些决定往往很难短时间内得到结果,所以一直等,一直等,等到最后,没有对错,没有因果。

所以你觉得,当初的决定也没有那么糟糕,反倒是当时的自己愚蠢又幼稚。再面对同样的情况出现,你会毫不犹豫的替爱的人做出选择。你说这是避免弯路,却忽略了社会同化的影响力。两种思想开始碰撞,争吵,发生矛盾,说白了,不过是现在的你与那时候的你在争执。无论结果怎样,都会让你难受,只有一种结果才能让你心安,所以现在的你绝不会妥协。

这样的结果只有一种,就是生命不断延续下去的原因。少年被驯服,变成父母的样子,然后老去,结束一生,从不会有另一种结果。

有人说,爱本身就是相互宽容,亏欠,恨与沉默。在中国的大部分家庭中,只有单方面宽容与沉默,中间那两个,都被埋在了心里,不愿承认。

他们是见光死的东西。

见过很多年轻人说,我的原生家庭影响很大,导致我现在很自卑,没有自信,甚至没法正常生活。就像有段时间我出门总会戴帽子和口罩,不想让别人看见我,也不想看见任何人。后来发现这只是我的一种固执,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父母习惯性对我们的一生做出要求,以爱之名,而我们是被豢养的群体,也就在传统意义上失去了辨证语言。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又会对自己的父母做出要求,他们难以接受单方面的约束,试图改变一些固执的东西。但我觉得这件事情,最终伤害的是两方面,后悔的是自己。

如果不想让生活变得很糟,我觉得可以有两种选择方式。

第一种,自己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人,父母也是完全独立的父母(或者说有能力让他们成为完全独立的父母),彼此可以约定规矩,沟通一些各自认为原则性的东西,拉近彼此的价值观,减少内心的矛盾积压与压力。

第二种,双方依赖性太重,彼此粘连,有一方做出改变极其痛苦,那么什么也不做吧,顺其自然,开始构建自我的内心世界,做出任何决定之前,问自己,是否可以接受其他的选择和结果。要听见内心真正的声音之后才可以走下一步。然后珍惜拥有的一切,最好每一天都可以有一个值得记忆的有意思的点,哪怕很小,一句话,一种食物。而另外的一些东西,就让它在时光中慢慢被遗忘。

不是所有人都能相爱,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夜里开车看海。但总有一件事,是可以自己一个人去做,去享受的。那才是属于你的人生的东西。

首发于公众号【阿奇世】

一个俗妞,做人无畏,管你是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271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75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51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53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5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4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0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6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78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1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3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7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1评论 2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