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不好的根源都是懒惰。”
这是高中生女儿说的,我想她应该是从自身的学习中得到的教训。百舸争流,稍有懈怠,便被甩下很远。
我庆幸她懂得早。
一直记得费翔唱的那句“曾经也是豪情满丈,归来却是空空的行囊。”
《波兰来客》里,北岛写道:“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生活中,也听过太多的哀叹:“如果那时要坚持写下去就好了。”“很后悔当初丢掉画笔。”“没想到这行业现在这么赚钱,我怎么就给放弃了。”“那家伙当时跟我一个单位的,现在人家那层次,咱攀不上喽。”“唉,现在老了,后悔年轻时没去多走走,看看世界。”……
我也是。一晃中年,不止一次跟女儿谈到曾经的梦想,现在的失落和彷徨。有一次,女儿说:“妈妈,现在也不晚啊。”“开什么玩笑,我都多大了?”“你总说自己老了,人家那些五十,六十岁的人不还在追求梦想吗?”
然而,追求梦想,追求进步是很累人的,一曝十寒就会更丧失信心。然后就听到了许多这些用调侃、自嘲安慰自己的话:“我都三十多了,老了 (30多岁就说老了,曾经我也有过这样的糊涂。),就这样了吧。混呗。”“在咱这私立学校,有个中二职称就将就用吧,还评什么中一,中高的。”“考高中教师资格证?我吃饱了撑的?!”“写什么写,就俺这资质,还指望成为作家?算了吧。”“够温饱就得了,还求大富?”“旅行其实也没什么意思,还不是看看风景,拍拍照片。花钱又累人。”……
于是,就活成了自己也不满意的样子。用富兰克林的话讲,就是“有人死于25岁,葬于75岁。”
有意思的是,有的人,自己放弃的时候,却最见不了别人的坚持。总是要以朋友的身份,甚至“导师”的身份说点什么。其实还不是心有不甘,却又对自己无能为力。
有人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和现在。
错过了的十年前,已无法追回。所幸的是,现在还在。受过岁月打来的耳光,总得惊醒吧。
不是一直喜欢书法,想有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吗?现在就练呗。不是想要健美的体魄吗?那把扔在抽屉的健身卡拿出来,健身房走起。喜欢写、喜欢画,就拾起笔呀,管别人说什么。对自己的工作环境不满意?那就好好历练本领,给自己跳巢的能力和机会。喜欢名车和豪宅?那就努力去挣钱哪。特别想去大理?那就收拾行李和心情,再拖拖恐怕真老得走不动了。……
总之一句话,有梦就去追。你不试试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么了不起。
当然,不一定能追上,那也没关系。
生命尽头的结局不过一样,但过程可以千差万别。并非成名成家、大富大贵才是成功。尊重自己的内心,为梦想努力的生命最是高贵。前行的路上,遇见了那个不断成长的、越来越好的自己,就是生命最大的成功。
(与所有尚有梦的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