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中,远航
潘诗雨-六年级-无锡
一道波痕,打碎了如镜水面,一天已所剩无几。
路上的行人频频回头,只因波浪之上那唯一的一条船太过突兀。
无视别人略带异样的目光,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天色暗淡,或是习以为常,但更有可能的是因为雾霭迷了心眼。
自己,为什么要离开,不,逃离这里呢?思绪在风中凌乱,吴敬梓头一次找不到答案。
或许,这一切便是命中注定吧……
自己,仿佛天生便是与众不同的。同龄的儿童在田野中放肆追逐的时候,他只是默默注视片刻,便回到他自己的世界,一小片书的海洋。出生在一个如此书香门第的大世家,小小的他却在朦朦胧胧间对那场能够改变一生的考试,骨子里有一种反感。书海,丰富了他的小脑瓜。他心里明白自己只是稚子,但他却会拿现在与历史比肩。科举,从古至今,毋庸置疑,也许他吴敬梓是第一个如此年幼,便大声质疑的。
换回来的确是几声不以为然的讪笑和父亲不轻不重的呵斥。唯有母亲……思绪飘飞至此,他一顿。原来,时间并不能愈合所有伤疤,不然,心口为什么微疼呢?
望着母亲曾经神采飞扬,而如今浑浊的双眼,吴敬梓将母亲的手握得更紧了。巨大的悲伤冲击着心灵,大概这便是为什么他哭不出来。心在慢慢滴血,是别人看不到的。母亲嘴唇微微颤抖,他会意,讲耳朵贴了上去。走下去,跟随初心,多少年来,这几个字在耳边回响了无数次。这不仅是母亲留给他的唯一,想来也是他为什么站在这条远去小船上的原因吧。
吴敬梓不想违背父亲的意愿,他在几年间老了那么多。科举考场上,他和平时一样格格不入。满头银丝的考官在考试前大肆宣扬科举制度的造福人世。并不仅仅是年少一时的热血冲动,也是心中的念想憋得太久了,他竟站了起来,反驳。一考场的人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而那老先生,更是大发雷霆。
为了父亲,一次落榜算不了什么,即使父亲已对自己这个有着不断奇思妙想的儿子失去了信心。当吴敬梓欢天喜地的穿着红袍回家,却只能面对一句冷冰冰的棺木。他这一次泪如雨下,旁人如何看待自己他无暇顾及,只是任由泪水打湿了遗纸最后的两个小字,追梦。
大家族沉重的担子都落在了这个年仅二十几的青年身上。顶梁柱一倒,三亲六故个个流着口水馋恋他家丰厚的家产。本就寡言少语的他更加阴郁。所以,选择了逃离。
望着天边泛起的昏黄,他思索起了那个曾考虑无数遍的问题,这样做,对吗?
正当他迷茫之际,恍然间,他看到了母亲微笑着望着他。追从本心,那便是他将来的目标。即使不被世人所理解又如何,即使只有了然一人又如何,即使在史书上留下千古批判之名又如何,那,也是在史书上留名。世上没有真正的对错与否,只有你能否一路向前,追随初衷,勇往直前地向前闯。
没有一条道路是笔直的,总有千回百转,自古如此。遥想王安石变法,虽以失败告终,但他努力过,奋斗过。自己纵然无法与他相提并论,但也不能就此被这些波折打倒。每一个人,只要想要,便能够活出自己的精彩。
抬头望向白云流转,云雾已然散开。笑了,这天气,是该变变了呢!
扬帆起航
潘旻昱-苏州-九年级
敬梓大呼:科举猛于虎也!
他,吴敬梓,虽不是名闻天下,却也是文人墨客一个;虽出生于官宦世家,却过了悲惨一生,可能那著作《儒林外史》的完成便是他这生的安慰吧。
他从小天资聪颖,家学渊源,文章过目不忘,读完即诵,从小便被父亲看好,在其身上给予厚望。史料记载,敬梓静心研读古今名著、儒学百家,还广泛阅读诗词曲赋,作文作诗一蹴而就,成一代才子。
也因如此,敬梓也是一心考科举考试,不想辜负父亲的期望。但上天还是一次次的在和他开玩笑,屡次科举落地,此时的他,深感功名无望。天空偏偏此时来了一个晴空霹雳——母亲去世了,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打击;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十年后父亲也随母亲而去,这无疑又是他人生的一个打击。双亲的逝世终于使他振作了自己,顶着家族内部处处虎视眈眈的压力接着走科举的路。本考上进士是该欢喜的,但他对知识的独特见解却遭到了主考官的训斥,那一声训斥,喝醒了他的内心。
他嘴角微微上扬,笑了……这究竟是种多辛酸的笑多嘲讽的笑,没人知道。他知道这是他刚在科举里跨出的第一步,而以后再也不会跨了。种种打击让他不再相信当时的那份初心,在他内心深处,科举制也不过是一个机器一个没有人情的东西,就如这世故这社会,科举制只有种种弊端和一颗沉迷残害书生的心罢了,他对科举制很反感。
后来沉浸在爱妻逝世的悲痛中时,他终于毅然决然的决定开辟出人生第二条路。索性放弃了科举,迎娶了一位儒医之女开始了新的人生。世态实在是炎凉,人心实在是冷漠,对家族也实在是失望。没有人真正懂他,他不要功名利禄不要万贯家产,要的只是平平淡淡的生活,这真有那么难么!
凌晨的江面烟雾缭绕,一片迷茫,也像他的此时的内心。白茫茫的烟雾始终弥漫在江面上,如这麻木的社会一般始终与他过意不去。身穿布衣的吴敬梓站在船头,向远方眺去,眼里充满了悲愤和不甘,可远方留给他的只是一片空白,毫无答案……
吴敬梓终凭借着他坚强的毅力开始写起了中外名文《儒林外史》。他那对官场的厌弃和追名逐利过程中人性的扭曲在著作中表露无遗。当时的吴敬梓已是穷困潦倒,无力回天。
他,吴敬梓,敢于向世俗挑战向科举挑战,他敢于直言自己的不公,也正是因为这样,吴敬梓眼里的世界比我们所看到的要透彻的多。现在的世人读其《儒林外史》读到的只是吴敬梓对朝廷统治的讥讽,但只要我们细细想想,这也未必是他的初心,他也是被种种压力逼成这样的,曾经热衷功名利禄,最后却不得不恨那制度。纵观历史,这似乎也是世间大部分知识分子的一生。
吴敬梓的悲惨一生,也不是没人能理解吧,只是他一直在等待和他相似命运的知识分子来与他谈谈心罢了。
无法言表,用心感受
陈雨 八年级 常州
博物馆中,陈列着一排排古董,静静的,没有任何声音。
展厅中回荡着编钟的声音,虚无缥缈,似是从千年之前飘来的,直直地飘入灵魂,好像是在倾诉什么。
我不知它在倾诉什么,为谁而倾诉,但我的心中,却浮现了这群身影——
李白,为人潇洒,罕见的将儒与道集合的诗人,千载独步,奈何,晚年贫困潦倒,最后永远长眠在了青山,再也无法施展你的才华。
王安石,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本可以改变大宋的窘迫状态,本可以是宋朝的大功臣,但却被保守派制止,被诬陷为妖人,最后怀着不甘隐居。
项羽,西楚霸王,天之骄子,本是可以建立一个王朝的人,却因为尊严,不肯过江东,最后自刎于乌江。
吴敬梓,本是可以在家中享清福之人,最终却因为科举制度在一个早晨默默离开,最后隐居于秦淮河畔,写下《儒林外史》。
欧阳修,愿与民同乐的清官,虽被贬至滁州,却不曾自暴自弃,继续保持自己一贯的作风,将滁州治理地井井有条,终得到一个好结局。
这些人,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就如同面前的古董般,跨越千年,来到我们面前,只不过,他们抵达的,是我们心中。
古物无声,所思所想不可言表,千年前的人亦然,但是,除了语言外,仍有什么东西在脉脉流动,仍有什么需要编钟来为他们倾诉。
兴许是有什么遗憾,兴许是有什么喜悦,兴许是有一些寂寞,兴许是有什么怀念……
虽古物无法发声,但我们听到它的躯体发出的声音,人亦如此,虽斯人已逝,但生活的痕迹还存,只要用心,终能读出这些活过的人,终能与其灵魂对话。
故,虽无法言表,但只有用心,仍能感受。
回溯,展望
项雨欣 高一 镇江
历史沉淀千秋,未来刻画万世。——题记
白壁,雕刻起伏,上有中都鼓楼屹立于群山间,淮河于其东流经;下有清流关矗于峦峰中,琅琊山于其西巍然,醉翁亭于其南独醉。一派自在悠然之态。
入馆,便见此情景,仿若进入历史长河,又见天空之中候鸟迁徙,大地之上万物生长。
将历史这一长胶卷展开,追溯源头,滁州之襟江带淮名山秀水,展露无遗。
不是巧合,这世界曾经历的总是一种必然,就像如今的短短几天的历程,与众位文人墨客的相遇在冥冥之中自有安排,选择经历于此便也是一种必然。
火山如人般,心情时好时坏,其爆发的强度也由它自身决定,但总归会影响世人。
改变,是这个世界的特性,无论历史,无论未来。
改变,让这个世界有了智慧,有了挑战,有了无边草原,有了幽暗沼泽。
羔羊,于草原;野猪,于森林;鹤鸟:于湿地。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相适应的环境,于历史,它们是固定的永恒,于未来,它们又是变化的一瞬。
向后回溯,是司马睿建立东晋,是赵匡胤结束战乱,是朱元璋成元改革;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每朝每代,农民起义,君主昏庸,内忧外患,层出不穷。
未来总需要进步,不断吸取前人的经验,取精华,去糟粕,但历史总是弯弯绕绕,最终会到哪里,只有未来知晓。
醉翁亭,丰乐亭,琅琊山,采石矶,无一不是历史的沉淀。
科技创新,国泰民安,全面小康,屹立世界,无一不是未来的刻画。
车轮转,同历史,眼向前,如未来。
醉
艾钰青 七年级 常熟
醉 ,心醉 。
山高水远泉细细 ,天蓝云白心悠悠 。这至极的景色何不让人醉呢 ?
醉翁亭中 ,欧阳修细细品味着淡酒 ,眼神迷离 ,似乎早已醉了 。青翠的山脉延绵不绝 ,泉水淙淙 ,流淌于青山之中 ,太阳将光辉洒在大地之上 ,一切都在隐隐发光 。欧阳修举起杯子 ,邀山水共饮 。
他从尔虞我诈的官场脱离 ,从扰人心绪的世俗中逃离 。来到这山水之间 ,洗涤那尘封已久的心 ,洗净那官文带来的疲劳 。坐在这幽静的小亭中 ,品着酒 ,听着鸟鸣 ,看着碧水青山 ,好不惬意 。
酒过三巡 ,他 ,醉了 。醉于山水 ,醉于自然 ,醉在人生 ……可他似乎有没醉 ,写下一首绝世的 《醉翁亭记》 ,继续畅游于山水 。
如今 ,在看醉翁亭 ,那虽然已过千年 ,可它似乎被历史遗忘了 。那亘古不变的蓝天 ,还是那么深邃 ;那坚硬平滑的青石古道 ,记录了欧公的一生 ;那洗洗长流的泉水 ,仍然淙淙流淌 ……
我似乎与欧公一样,醉了。
天变了
丹阳 七年级 蒋馨甜
天泛微白,薄雾朦胧。一条小船,行过,于水面,开波朵朵。
一袭长衣,风度翩翩,他与妻子,伫立船上,凝神远方。目光呆滞,但神紧锁。
他自幼,才识过人,虽家母早早离世。可他,却与清正廉洁的家父,刻苦钻研,寒窗苦读。便自幼就才学过人,文质彬彬。但也对官场的腐败,有了切身的体会。
但他醉了。也许是在被考官狠狠唾骂的时候,当他参加乡考时,王兰生对吴敬梓的评语极为不利。因此,他落榜了。这不同以往,他沉受着失败,失望,悲伤。在此之前,他曾去向这李凤翥求情,却惨遭一顿唾骂。他本以为无望,却仍然是榜首,因而对本次的考试仍是志在必得,却惨遭名落孙山。自负的他,对这种猫抓老鼠老鼠却不能反抗的游戏十分反感,慢慢的也绝望了。
也许在父亲病重之时,因族人倚仗他家之财产,便提出分家。孤立无援的他,财产寥寥无几。病弱的妻子也在此次,不幸引恨而死。身心疲惫的他,望着混乱的家庭,望着肆意妄为的家人。他,便对人生,社会也重新看待。
他彻底醉了,醉得无法自拔。他觉得天变了,不再是晴空万里,而是乌云密布,薄雾弥漫。他觉得人变了,不再是淳朴善良,而是口是心非。
将时光向后推几年 ,他不舍的离开了这个充满纠纷的城市,来到了南京,靠着写书维持生计。
生生不息
王璐瑶 八年级 山东
绿色,是对生命最原始的呈现;生物,是生命对自然最本真的回应。
透过深深浅浅的叶脉,勾勒出凹凸不平地形地貌。透过厚厚的叶片,展现出生命轨迹的层层叠叠。眼前仿佛看到了千古地层的高度,轻轻抚摸,好像每一寸生命的土地都焕发生机,生命的气息依然留存。透过树木的层层年轮,绘制出一幅清雅的水墨画,旋转着流动着生命的轮回,感动于两线间生命的厚度,成为了树木默然成长的刻度尺,测量出坚韧与自由的长度。
博物,是将物之博见于众生。它不仅仅是一个物体,而是代表了自然的博大,裹夹着生的灵气,史的记忆,从历史走向今天。它的身上承载着一本人类文明起源史,代表着一部人类文化发展史。
李白,欧公皆因醉于山水而得千古名篇,将文字与山水揉碎,榨出汁来,挥笔叙写天地自然,为生命带来精彩的一瞬。
万物,皆独有其形且独有其性。古今中外,多少名作都在山水间酝酿而成?接近,感受自然,你会惊叹于一只蝴蝶的千万个品种,为生命的多样平等触动心弦,为未被发现的事物而激动,为回归童心天真而兴奋;你会因发现一片化石而心动不已,细细观察它长短不一的根须,有力地扎在土壤。那是一种一粒种子迸发出的顽强力量,是对水分的执着追求,是生生不息的源头。
有言曰:多识草木鸟兽之名。在这个物质追求极高的时代,多去森林走一走,超脱于世,解读草木鸟兽的对话,走进自然这最好的课堂,你可将流连忘返?
自然博也,亲近自然,是为了更好的理解生命的意义,更好的感悟生命的力量,更好的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融入自然,为品读人生,为生生不息。我愿生生不息,我也相信生生不息的力量,终将余音绕梁,声声入耳。
细细想来,若人生的底色如自然的绿,永远的生生不息,那该多好……
三台阁观景
南京 六年级 顾明哲
三台阁,安徽采石矶的制高点。是观赏采石矶和长江沿岸的最佳地点。
爬了半天的山路,我已是气喘吁吁了。看见眼前有一座楼阁,五层,一派古风。想必是三台阁了。作为一个风景名胜,自然少不了文人墨客的光临,我所热爱的《文化苦旅》的作者余秋雨曾写过《三台阁题记》一文,语句优美,措辞精准。再观楼阁,呈正方形,顶层还有“三台阁”三字,用100根大红柱支撑着,四檐飞起,瓦片整齐,愈上愈窄 。我站在第五层,环顾,只见:
北看,有九华如龙蟠虎踞般伏于池州,乃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东赌,一览采石风光,三元洞,大脚印,太白堂,古栈道,尽收眼底,树木只如指头大小。
南望,东西二梁天门已被楚江冲开,泛舟水上,猿啼两岸,青山飘来,行至日边。想当年,李白乘舟路过,写下“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如今,可作天门的东西二梁山,浮现在我眼前,
西眺,大江北上。“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奔波万里的母亲河——长江流经此地,而后北上,涛涛江水,气势汹汹,浩浩荡荡地流过,这江水曾孕育了多少华夏儿女呀!惊涛拍岸,啪啪声响,似一曲威武壮气的行军曲,大江北上,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李白归命于江的场景实在感人。
可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三台阁,眺长江,望九华,睹采石,观四方之名胜,足矣!
阳光
余菲 高一 常州
他们好像太阳,散发出独有的阳光沐浴着我们。
火红的太阳一早就高照,强烈阳光透过窗户,唤醒我们。无论有多么猛烈的阳光照耀,一个人,一个背包,一行伙伴,再劳累,旅途永远处于进行时,知识永远传输不间断。
千年之隔,同在阳光下,同一地点存留着先人的事迹,充满后人的尊敬。
李白,你有傲骨,面对名利权贵,你从不低头,一心只为治国为民。被贬后,尽管对于你的抱负还有不甘心,但也没有因此就堕落,而是乐观生活,向往自由。你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我是相当佩服的。
伍子胥,你过昭关,地势的险恶和追兵的压迫让你一夜愁白头,光靠自己肯定不行,最终还是东皋公的好心帮助,才得以通过这道难关。人生如难关,逆流而上固然可敬,顺流而下却也不失为一种良策。
王安石,你手举熊熊燃烧的火把,坚毅的眼神凝望着前方。举火探华阳洞, 你拿的不仅仅只是火把,它承载着的,是坚持,是勇气。可你听信他人言,没能坚持做自己,甚是后悔。
吴敬梓,你的倔强,让你放弃家乡的大笔财富,毅然决然的离开故乡,让你尽显独到思想,奋笔完成《儒林外史》。敢于讽刺旧制度,是你的勇气,是你的忧国忧民,是你的悲悯之心,更是你的智慧。
欧阳修,你与民同乐。来到滁州,有了极好的政绩,在醉翁亭宴请滁人和好友,临溪而渔,酿泉为酒,共品山中佳肴。在同一条溪上,留下你们的快乐,也留下我们的快乐,同醉于这琅琊山水。
与历史老人的对话,犹如阳光倾撒在我们身上一般,或强烈或温和,或批判或赞美。感受着他们所感受的,思考着他们所思考的,仿佛与其相融,切身体验。
每每烈日当空,汗水如雨,可站在一个个遗址前,便觉得阳光似乎不是那么刺眼。他们就好像太阳,散发出的阳光胜过烈日,那是精神之光。伟人的精神之光,给予我们力量、勇气和坚持。
阳光无处不在,面对它,接受它,自己就会变得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