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的小向日葵,在经过许多天的风吹雨打,也朝着太阳绽放了。
我认为,瑞士钢琴家塔尔贝格之所以会拒绝大规模音乐会主持人的邀请,在于他对作品要求的严格;在于对观众,对艺术,对这场音乐会的尊重。
在主持人看来,钢琴大师要花费一个月来练习新曲目,是难以理解的。但我认为,这恰是他成为大师的原因。
我们通常都会给有卓越成就的人贴上天才的标签。把他们的一切努力归功于上帝,而将自己的过失归怨于日月星辰。设想一下,我们要求自己像大师一样严格吗?被人尊称为大师,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对待自己的工作对待艺术也不容有半点马虎。对于作品,他认为需要不断加以练习不断修正。
正如发酵。
古巴烟叶的专卖店橱窗有各式各样的香烟包裹着它们的是如同珠宝般绚丽的桦木盒子。有古巴手工雪茄和置于卷烟机上的机制卷烟二者的价格相差十倍。古巴手工雪茄和一般的过滤嘴烟用的都是同等的烟叶,不过在经过按部就班的手工后卷烟在流水线上欢呼雀跃,穿上笔挺的西装,装进了漂漂亮亮的烟盒。而古巴手工雪茄被孤零零的挂在茅草屋里,在阳光下,慢慢沉淀。当卷烟在在专卖店等待人的购买时,手工雪茄还在发酵,在经过长达九年的时间后,他们会被附上精美,端庄的标签,犹如加冕般,告诉每一个人,这是经过多年沉淀的结果。
钢琴家对待演出也是一样的,如果没有经过反复打磨,新曲目固然会引起一时的潮流,但想要经久不衰,成为经典,还需要日复一日的勤加练习,这个过程可能乏味无趣,但不经过发酵的过程,有怎能想着成功呢?
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在晚年失聪的条件下给世人留下了其音乐创作的巅峰——《第九交响乐》,在如此苛刻的条件下,他也将作品以最完美姿态呈现,可见其对音乐艺术的尊重,对世人的尊重。钢琴家塔尔贝格也是如此,即便有可以崭露头角的机会,他也不愿将没有经过打磨的作品带给观众,对自己要求严格。
发酵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不断升华自己,或许迷茫,但前路一定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