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这本书真的不错。断断续续花了3天时间读完,像看故事小说一样,一步步的跟这书本故事情节深入了解对工作项目的时间管理。书中提到的时间管理的几个方式,确实给我很大的启发,包括猴子这个比喻,真的是感同身受。虽然里面很多东西还是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养成习惯来执行。但是至少初读之后的一些知识点,还是给自己很大的帮助。是可以推荐朋友看看的书。
书中金句:
真忙假忙
“你知道这世界由哪两类人组成吗?”
“确实很忙的人’和‘假装很忙的人’。”
“假装很忙的人很虚伪,但责任却不在他们。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和我们的父辈都习惯于将‘忙碌’、‘刻苦’与‘成功’画等号,并且鼓励我们让自己忙碌起来。”
“因为越来越多的公司老总和项目负责人关注结果更甚于关注过程,只要能将任务完成,省下来的时间都是自己的。”
“确实很忙’的人还要分两种:一种是会自我管理的人,另一种人则不会。这两种人忙碌的内容和结果都截然不同:前一种人用20%的时间完成了后一种人用80%的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因此前一种人忙着打发闲暇的时间,后一种人则忙着煮方便面和熬夜。”
时间黑洞
时间黑洞的产生源于大脑喜欢做简单事情的特点,刷朋友圈和写报告哪个更简单?当然是刷朋友圈,所以大脑就会倾向于刷微博,如果你能对比一下陷入时间黑洞里做的事情,和平时做的事情,就会发现这一点。
水流的方向是由渠道决定的;没有渠道的水只会向四面八方渗透,然后渐渐消失在土地之中,永远也到不了大海。时间也是一样,如果没有重点地使用,它会消失于无形。我们学习时间管理正是为了聚焦于自己的渠道,让时间的涓涓细流流向我们想让它去的地方。
如何找到自己的职业价值观
价值观是我们看不见的触角,当你和其他人接触的时候,总是会先用触角感应一下对方是否和你是一类人。当然,对于这些你可能一无所知,但是你确实在这么做!今后在你挑选自己的伙伴或者合作者时,不妨先考虑一下对方的价值观是否和自己相符。
四象限法则
按照重要和紧急程度划分为四个象限:重要而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不重要而且不紧急。
改造工作清单,用于排入四个象限
1. 先‘轻重’,给所有任务以职业价值观为标准标出‘重要’或者‘不重要’。
2. 再‘缓急’,给所有任务以截止日期为标准标出‘紧急’或者‘不紧急’。
3. 最后按照自己的意愿给所有的任务标出‘高’‘中’‘低’三种优先级。
第一象限: 没什么好说的了,立即去做!我们工作中的主要压力就来自于第一象限,我们生活中的主要危机也来自于第一象限。第一象限就是一片雷区,我们进入这个象限的次数越少越好。其实第一象限80%的事务都来自于第二象限没有被很好处理的事务,也就是说这个压力和危机,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
第二象限: 有计划去做!我们应该将时间投资于第二象限,不能因为它是不紧急的就不去处理。我们应该在第一时间对它进行任务分解,并且制定时间表;然后我们每次投入很少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一项庞大的任务,就像储蓄一样,每天投入1元钱,好像做不了什么事,但是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做成大事。
第三象限: 交给别人去做!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第三象限的事务是我们忙碌而且盲目的源头。这个象限里的事务最好能放权交给别人去做,如果自己就是基层的执行者怎么办呢?委婉地拒绝!举个例子来说,岳母打电话过来说想下午去逛逛街,这时候,你可以委婉地告诉她你确实想去陪她,可是今天刚好有个会议需要你主持;你可以立即联系你的老婆,让她去陪你岳母逛街,而你通过做晚饭来补偿她。这样你在上班的时间段内就可以将精力集中在重要的工作上了。
第四象限: 尽量别去做!这是一个用于缓冲调整的象限。当你疲惫的时候,可以通过做一些不重要而且不紧急的事情来调整一下心态和身体,但是你不能在这个象限里投入自己太多的精力,否则你就是在浪费生命了。举个例子来说,当你身心疲惫的时候,可以和哥们喝酒吃饭、吹牛打闹,这叫劳逸结合、压力释放,但如果你每天都这样觥筹交错,就成不务正业了。
猴子法则
主管人员之所以时间不够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做好授权分责,将太多本该下属去做的工作招揽到了自己身上,以至于永远在苦苦追赶工作进度。
把那些工作比喻为活蹦乱跳、随时可能跳到你身上的‘猴子’,而把他那独特的时间管理理论称为‘猴子管理艺术’。
例子:
让我们用猴子理论来分析一下这个过程。首先,你和同事在走廊上偶遇之前,谁的背上有猴子?显然,是同事的背上。猴子不在你的背上,你甚至不知道有这只猴子存在。接着,你开始倾听同事的讲述,这时同事背上的猴子悄悄向你的背上跨过来一只脚。然后,听完同事的讲述,你表示要仔细想想再和同事讨论。这时,猴子便完全转移到了你背上。你接过了同事背上的猴子,而同事则变成了监督者。此后,他会不时跑来问你:‘那件事你考虑得怎么样了?’‘我们什么时候再谈谈?’……
我们虽然应该帮助遇到困难的同事,但是也应该避免这样的情况:让他们把你当作他们自己猴子的收容站,你收的愈多,他们给的愈多,到最后你被堆积如山的别人的问题所困扰,甚至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猴子’。你将一些并非自己职责的事情做得很有效率,可这值得你沾沾自喜吗?你自己的事情完成得怎么样呢?这就是猴子法则,应用它的前提是你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边界。
使用‘猴子法则’有两个重点:1. 明确职责,确定这只猴子不是你的;“2. 注意沟通方式,明确、坚决、不生硬。
如果经理们非要把他们的猴子甩给我,我怎么办呢?那就一定要沟通清楚他对这件事的想法,还有预期的结果,不要不明不白地就接下来。
影响
消除时间管理的三大杀手——信息不够、拖延、预期结果不明确。
大脑不擅长记忆,擅长思考,不要让大脑做它不擅长的事
做事靠系统,不是靠感觉。当你真正建立起来一套系统,并运转良好的时候,你就可以获得解放.
我们答应别人、并且记得的事情,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更多的是在水面以下,答应别人但是忘掉的事情.
人有五大需求,分别是心灵、健康、情感、心智、财务,这些需求的平衡满足,才是富足的人生。
不要做一个收藏家,而要做一个建筑工。
优秀的人有优秀的系统,普通的人有普通的系统,失败的人没有系统!
衣柜整理法
整理衣柜的五个步骤对应着时间管理的五个流程:捕捉、明确意义、组织整理、深思、行动,所以我把这种时间管理方法称为衣柜整理法
会将散落在床上的衣物进行整理,比如,哪些是再也穿不了的衣服,哪些是秋冬季穿的衣服,哪些是最近就要穿的衣服,把它们在床上整理好。
接下来,规划好衣柜的空间,哪个地方放内衣,哪个地方挂西服,哪个地方放运动衣,等等。然后按照这些规划,让所有要穿的衣物全部各就各位,不再穿的衣服和其他季节的衣服单独存储。不仅如此,还要每周对衣柜进行整理,看看是否有衣物没有放置整齐。
收集篮
这张纸叫作‘收集篮’,纸上写的内容叫‘杂事’,将这个过程称为‘捕捉’,收集篮是需要每天清空的。
工作
工作其实就是赚钱的方式而已。我们赚钱还不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何必因为工作搞得人焦虑不堪或者亚健康那么惨呢?
让脑袋里只装一件事
脑袋里如果每次只装一件事,就可以将我从周围嘈杂的环境和重重的压力中解脱出来。
当我们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觉得思维很活跃,因为脑电波在没有受到干扰的时候,可以很清晰、很有逻辑地去思考。
举例, 我一个朋友是一家加工制造业公司的质量管理主任,有一次领导交给他一个任务:生产质量要提高10%。这绝对是一个项目,不过他很专业,脑袋里立即出现一个框架:人(人员)、机(机器)、料(物料)、法(方法)、环(环境),然后邀请负责这些环节的部门领导开会讨论如何进一步提高质量。你看,这一下子就有下一步行动了。
老付有一种“高效率,慢生活”的生活方式:吃饭的时候就吃饭,感受食物的美味;走路时就走路,感受脚与地面接触的踏实。老付能做到这样“慢生活”,却是因为事情都在掌控当中的“高效率”。
要事第一,先搬走最大的石头。所以为什么有些人必须加班,而有些人不用?因为后者搞定了所有的事情吗?不见得!他们只不过下班前搞定了要事而已,一些琐事虽然没有搞定,但仍然可以心安理得地下班。
花足够多的精力在真正的‘要事’上,‘琐事’的水龙头自然会关上。
回顾
每天下班。 我每天下班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问自己四个问题,就像一个下班前的仪式,也是我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点,写下回答之后,就放下工作,成为老公、父亲、儿子。每周回顾。 我建议你每周做一次回顾,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时间,我自己的时间是每周日早晨6:40。
四个问题:
今天做了些什么?
对哪些比较满意,哪些不满意?
推进了哪些重要的事?
明天的规划是什么?
周回顾:
1. 清空收集篮
2. 检视将来清单、行动清单、项目清单
3. 检视日程表
4. 本周收集到印象笔记里的内容
5. 年度目标
目标需要1年以上的时间才有可能达成,比如:健康的目标,每天早晨早起锻炼;财富的目标,2年内每月现金流超3万;心智的目标,我要每年阅读50本书,等等。我每检视年度目标一次,就被点燃一次。
目标是比愿景更细化的东西,通常在一年内就可以有一个阶段性的成果。
番茄工作法
改良版番茄工作法三个步骤
1. 选择一个行动:一定是很明确,可以立即执行的行动,而不是任务,以前聊过如何做区分。
2. 倒计时25分钟作为一个番茄时间,你预估完成行动需要吃掉几个番茄,然后在番茄时间内不间断工作。
3. 每吃掉一个番茄休息5分钟,连续吃掉三个休息15分钟。
项目完成庆祝
再微不足道的成就也要大肆庆祝!’,完成一个项目能不能给自己奖励顿大餐?搞定一个BUG能不能奖励自己下楼溜达15分钟?别小看这些对事情的反馈,这是人的天性,所以我们要臣服它。
项目游戏化
把任务明确、量化、可追踪之后,就可以游戏化了,我通常会在所有任务中选出几个重要的当作里程碑,比“如完成核心模块等,我在这个任务的旁边写上完成这个任务之后我给自己还有团队的奖励,比如带项目组去吃海鲜,给自己买一个心仪已久的邮差包,去大草原骑马……顺便给你透露一下,我专门有个‘微梦想’清单,随时把自己想买的东西,想做的事情写在这个清单里,所以‘奖品’我是绝对不缺的。
用甘特图掌控进度
思维导图和甘特图用途不一样,思维导图是用来发散和梳理思路,甘特图是用来评估总体进度,所以,如果是一个时间跨度比较久的项目,或者多个项目同时进行(比如小强可以把木立方俱乐部项目和公司里其他项目都放在一份甘特图里展示),甘特图就可以派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