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看《曾国藩传》,一看便欲罢不能,深深地被他打动和感染了,当然这也离不开作者张宏杰雄厚的研究功底。
今天看了开头一部分,从曾国藩考试失败,又到考试成功,进京做官这一部分,对于他的这段经历,我发觉,每一个逆袭的人,从平凡之人到小有成就,都会经历这样几步:
第一步,是默默无闻,吃苦努力的阶段。这一阶段,有着一个很简单的目标,要做的就是和自己死磕,拼命学习,是和自己较劲的阶段。
曾国藩在这一阶段很是不易。从14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连续考了6年,都没有中个秀才。直到第七年才终于考中了秀才。这没有考中的日子自然是煎熬又虐心的。在第6次失败并且文章被当作反面教材之后,他才痛定思痛,积极寻找方法,终于有了改变。
这不禁让我想到新东方的俞敏洪老师,在考北大之前,也是参加了三次高考,才终于考上这所著名的院校。开始也是失败,后来不断总结,才终于有了考上的那天。
除此外,我们曾经经历过高考的人们,几乎都有着同样的经历,不分昼夜的学习,日复一日,不知前路如何,能做的只有使劲学习。对未来不敢确定,想象着很美好,又怕终究是美梦一场,患得患失。
还有各种各样的考试,都必须有这一阶段的积累,才能达到质变,到达你想要到达的地方。
第二步,是成功后的欣喜和对未来的憧憬。
考上之后,几乎都是欣喜若狂。觉得自己好厉害,功夫不负苦心人,人定胜天......等等等等,自己终于可以怎样怎样了。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着美好的想象。这其实也是最幸福的一个瞬间。
第三步,就是真正进入你梦想中的世界后,你的失落。
以前我以为只有我会有这种感受,后来发现,从一个低处到达一个高处后,大家都是这种感受。
曾国藩中了进士后,又连续考入翰林院,可谓平步青云。但是,他在进京做官之后,才发现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里的人完全不同于他在老家结识的那些读书人,他们的气质,风范,才真的可以叫做学者风范,大儒气度。而曾国藩说着一口湘乡土话,全身都透着一股土里土气,除了应试书籍,也没读过多少圣贤书,这让他开始自卑与焦虑。
这个经历,也和俞敏洪很相似。他考上北大之后,好像还是挑着扁担进的北大校门。进了学校之后,乃至后面很多年,他都被同学嘲笑很土。而且,来北大之后,他见识了更多学习厉害的人,他后来无论怎么学,也学不过他那些不怎么学习的同学。周围都是大神,才发现了自己的渺小。
我刚上大学也是如此。虽然还遗憾自己没考入本一A,但是来到本一B的学校也发现,自己的高考成绩在班里是拖尾的,这还是自己超长发挥的成绩呢。而且,说起英语,虽然感觉自己英语学得还可以,但和班里一些大神一比,简直弱爆了。他们有的来自市里的学校,口语发音就非常好,有的家里父母是英语老师,底蕴更是丰厚。自己简直渺小到不行。
第四步,就是痛定思痛,如何在这个让人自卑的环境下快速的成长,追赶甚至超越其他人的步伐。
曾国藩是怎么做的呢?他开始反思自己的缺点,决心做一个圣贤之人。
第一个缺点就是浮躁,坐不住,爱串门,爱看杀人。、
第二个缺点就是为人傲慢,修养不好。
第三个缺点是虚伪。
第四个缺点就是好色,爱看美女。
那他是怎么去除毛病,开始圣贤之路的呢?就是“写日记”。
他听从好友建议,改掉了以前记流水账的习惯,而是记日记“反省自己”。他通过这种方式,对自己的学习,甚至脾气、性格进行反省。
后来,为了能更好的起到监督的作用,他每写完日记就交给朋友传阅,请他人点评和监督。
书中有一句话叫做“外力远远大于内力,事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所成”。每个人的意志力都是有极限的,自己监督自己也容易有盲点,而且人都有自尊心,通过他人监督自己往往是虽有效的。
天哪,我今天才知道这个真理!
曾国藩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他的习惯、气质果然一天天的发生着变化。
俞敏洪老师也是,进入北大后发现自己小地方来的,拼口语怎么也拼不过其他人,于是他就背单词,背字典,通过词汇量取胜。这也是一种方式,各有专长嘛。后来他编写的词汇书,一直都是非常受热捧的。
纵观自己,就是输在了这一个环节上。大学后,自知不如人,下过几次决心,终因懒惰,方法欠缺,没有执行力而失败,最终也是庸庸无为。现在想来尤为后悔。
那会学习资源也少,我们就是对着磁带,复读机。没有更好的学习平台。
而且,老师讲的也真的特别差!语音课也是上过几节,听一听,读一读,也就完事了。也就教了几个连读,很多发音规则,怎么变音,都没有系统的很好的教给我们。我现在掌握的一些发音技巧,都是现在网上英语学习平台学的,不是大学老师那,这是不是也很可笑?
学院也没有很好的进行管理。作为工科院校的文科学院,不受重视,也没有什么管理。学生刚进入大学,本来就容易放羊,自我管理能力差,学院也没有更好的监管,最后就是这样一个结果。
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在于自己。首先自我管理的能力就差,懒散。其次,方法不对,实施困难,就更容易放弃。最后,缺乏监督管理,靠自己自觉,太难了。
因此,痛定思痛,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做到某件事情,第一要有好的方法,参考书籍,或一些榜样的做法和经验,现在这种资源应该很好找。第二,除了自己的自觉,还要有外力的监管或者强迫。
总之,我们不能遇到挫折就听之任之了,我们要攻克它,超越它,战胜它,才能对得起之前那么辛苦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