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禾苗吐出星星点点的白花。随着稻谷包浆成长,这些小白花便会落进稻田,成了放养在田中鲤鱼的美食。
鲤鱼苗需要农人提前几个月放入田中,农田放入鲤鱼后,农田的主人便多了一份事:看水。田里的水是从水渠引进来的。水不能过多,过多漫过田埂,鱼儿便会顺着水流跑出去;水也不能太少,水量不够鱼儿容易陷入泥中窒息死亡。于是清晨、傍晚的田埂上,总有三三两两的农人扛着锄头走着。
小时候,总爱跟在爷爷屁股后面,穿梭在田埂上。傍晚,夕阳挂在山边上,绯红的阳光斜斜地洒落下来,照在一老一小身上。爷爷时不时用锄头疏通一下沟渠,往田里瞧一瞧,听一听田里的水声。田里传出鱼儿游水的“哗哗”声,笑容便在爷爷的眼角绽放了。爷爷对我说:“今年水很响,鱼没有走出去,干田放水的时候能多吃几条大鱼!”小小的我便跟在后面欢呼雀跃。
看水的日子要持续几个月,有时是夕阳暖照,可有时会是风雨交加。每到下大雨的时候,爷爷总要望着屋檐上串成的水线喃喃自语:“这么大雨,田里的鱼不要走了去哦。”说着就披了蓑衣,戴了斗笠,拿上锄头走向大雨中。天空像是漏了一个大口子,雨水哗啦啦地往地上浇着。田里的水也溢出来,溢出来,鲤鱼门便有了“跃龙门”的机会。有的鱼儿跃出来,落于下一块农田中;有的鱼儿跃进小沟,流进江里,或者人们架在溪口的鱼篓里;有的鱼儿则顺着水流淌到了马路上,路过的人徒手就能抓住。一场大雨过后,爷爷总要再去听一听水声,固一固田埂。
终于到了八月,稻谷抽出花来,鱼儿们在田里美美地享受禾花香,这禾香便留存于鱼肉中。这个月份的稻谷开始长出稻穗,水田的水也必须要放干,方便稻子成熟。带着满身禾香的鱼儿们这时便要被打捞出来,成为我们餐桌上的美味。
打捞鱼儿的日子到了,我便像过节一样高兴。我早早就起床等着,生怕爷爷不等我就自己先去抓鱼。我跟着爷爷到田边,等着田里的水慢慢放干,在放水口架上一个鱼篓,我就在鱼篓旁守着。随着田里的水 越来越少,鱼儿们成群结队地往防水口游过来。有鱼儿掉进鱼篓,我便惊喜地大喊着去抓住,放入水桶。爷爷早已钻进稻田,去田里寻找没有顺着水流游出来的鱼儿。我也想去,于是挽起裤腿,冲进稻谷中。稻谷可一点也不欢迎我,禾叶扫在我的脸上,胳膊上,一阵阵痒,用手一挠,红了一大片。我赶忙退了出来,仍是守在鱼篓旁“守篓待鱼”,看着爷爷在禾苗中穿梭。鱼儿们一条一条被捞上来,在满是泥浆的桶里跳跃着。这些小小的鲤鱼,背脊乌黑,肚皮泛白,浑身闪着光。
这便是真正的禾花鱼了,只有吃了禾花的鱼才能被称为禾花鱼。一年中,只有八月中下旬这短短十来天的时间能吃上禾花鱼。
前几天,妈妈打电话,告诉我禾花鱼的季节到了,过几天就吃不到了。隔着话筒,我仿佛闻到了禾花鱼的香味。
一大筐的禾花鱼捞回家,要先放在流动的清水里养两天,让鱼把泥吐尽,吃鱼的时候只需要挑出苦胆,便把鱼儿整条下锅。热锅冷油,油锅烧热,把清洗好的禾花鱼用油煎一遍。煎至两面金黄,起锅备用。再在油锅里放入生姜、酸笋、酸辣椒等爆出香味。放水,煮开,倒入煎好的禾花鱼,大火烧五分钟,小火焖十五分钟,香气便从锅中溢出来。还是记忆中的味道!
记忆中禾花鱼的味道,飘啊飘,飘过时光,汇成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