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忙里偷闲,在家看视频,无意间看到了柴静对周星驰的采访。
周星驰那样鲜少说话的人,在柴静的访问中,竟然打开了心扉,说出了内心关于外界对他的看法的感受,以及他自己很多的感触。
看到周星驰的眼神,我竟然觉得我在柴静的镜头下看到了最真的他,此时的他,不再是电影中那个搞笑的男人,也不再是娱乐圈所谓的浪子,他就只是他,最真实的他。
现在想想,世人是多么的愚昧,偏偏要将人用绝对的眼光来看待,孰不知,所谓的人,只是所占的立场不同、认知不同,才会有这样万般不同的人存在。
柴静到底是怎样的存在,为什么她总是能够轻易抵达人类的内心,让人们对她坦诚相见?
我羡慕极了她,想起以前自己对她的兴趣,对她人生经历的窥探,竟然产生我们很相似的错觉:一样洞察人心,却从不随意批评,珍惜他人的独特性。
但我们又怎能相似呢,她拥有着这样玲珑搬的内心,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站在那样的高度,经历是多少人都可望而不可即的。而且,她的身边存在着那么多思想觉悟高的人,可以让她有可以仰望的目标,有激励的动力。
近日一直在看柴静的《看见》这本书,查看了她的《看见》栏目的视频,发现了她《看见》这本书的新书发布会,我点开了进去。
那一刻,我有找到知音的感觉。柴静的一言一语,全部到达了我的内心,激撞了我的灵魂,很多共鸣以及自己对于人生的困惑,就这样被她的话语所解答。
她是如此善于用语言来捕获人们内心的聪明女子,如此聪明,这一刻我竟感到自惭形愧。我们哪里相似?我怎能比得上她千分之一呢?
为什么同是人类的我们,同是女子的我们,差距却竟是这样的大,难道只是生活环境的原因,我觉得这里肯定是有所谓的天赋存在。否则,我是无法为自己的落后与无能为力找出更好的借口的,尽管我不想天生平庸,但我却只能甘受平庸。
看到柴静的短片,她说了很多话,具体是用怎样的语言描述,我已经忘记了,我只能试图完整的说出自己的感受。
1 关于青春期:青春是情绪的书写史
柴静说自己在准备演讲前,看了看自己以前青春期写过的日记,想要找一些灵感。最后把几本日记都翻遍了,最后却发现没有任何可用的语言。
她的日记本里,没有任何一件对于某个完整事件的描写,全部都是情绪和结论,青春期的情绪将整个日记本都填的满满的。那段自己经历过的历史,好像和自己并没有什么联系,所有的的情绪,代替了对于一切事实的描写,所有的结论都是她青春期对与自己生活经历的总结。日记里全部都是我,没有别人,“我今天不开心、我心情不好、我失恋了、、、”,任何事情,没有开头,没有细节,只有结论,只有自己。
那时候对于生活,她能看到的也就只有她自己,她以为这世界,最值得关心的,也只有她自己。她不知道什么是事实,什么是所谓的真相,什么是新闻,什么是自由,她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为一些很小的事情,做一些伤春悲秋的描写,和一些煽情的总结,这就是她的青春期,充满了自己。
想想那时候的我们,不也是这样吗?只知道关注自己,做不到清晰的看看这个世界、关注别人的生活、看透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则、让自己稍微能懂得变达、懂得取舍,只是依旧在自己的成见与准则里,应对这个世界给予的挑战,头破血流,却依旧不知悔改。
柴静所说的那种对我自我的注重,日记本里对于生活模糊的描写,对于自我情绪的一再渲染,不就是那个时候的我们吗?或许,这是青春期独有的标记吧。
2 生活需要被推一把
柴静说,那时候,她是懵懵懂懂被推进新闻圈子的,直接被按到最现实的生活中去,这样的生活对于原先那个只会伤春悲秋的自己来说,是重大的打击,但是没有办法,只能迎头直上,青春期里湿答答的东西,被炙热的现实烧烤,一点一滴的离自己远去,自己越来越接近现实,越来越有机会见到真实。
她选择了这样的行业,让她比别人要更注重真实,更靠近真实,但是,发现真实世界的她,却是那样的理智与勇敢,会不会更加懂得现实世界的规则了呢?那么,她对于生活,是否会更加得心应手了呢?我看着她一步步接近真理,旅途中遭受了这么多思维的冲击,这样的得道该是理所当然的馈赠,我却嫉妒她得到这样的一条路去帮助她接近真理,我们却还是飘荡,连怎样得道的途径都找不到,想要得道,不就更加艰难吗?
3 反思
看到柴静对于写作的看法,觉得这样的一种现实的理论,是很贴合我的心意。
柴静说,写本身也是一个发现自己的过程,你不写,你就永远不知道,你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你有了什么改变。现实生活中所执有的标准和规则,要怎样达到,你如若不用心去发现,去寻找,你终究是难以到达的。因为人性中某些蒙昧的本能同这些最客观的东西,是完全相反的,你以为你跟随自己的内心去做的事情,可能并非就是正确的事情,但情理二字,通常是难以得到完全的平衡的。因此,你就只能不断的去实践,不断的去犯错,不断的去反思,慢慢总结出自己可赖以融洽相处的道理。
这时候记录与写作,是你最好的证明,你写作了,写出自己的改变,记录那些你平常不会注意到的一些自己的想法,一点一点去累计,你就会看到更真实的自己,也会窥探到更真实的现实。一再的犯错不可避免,也有可能一辈子都在犯错,但这样的过程,懂得反思的人,会得到更多。
4 此时 此地 此身
也许记忆最为深刻的,可能就是柴静那句此时 此地 此身了吧。
我不能渴求自己做的更好了。我只希望此时所能做到的事情,绝不推诿到下一刻。此地我所能做到的事情,绝不想着换另一个境地再做。此身我所能做到的事情,绝不妄想于他人来替代。
多么好的话。这不就是应对自我窠臼最好的良言秘方吗?我们总是想要等待,等待更好的时机,等待更好的自己出现,一再拖延,直到现在,一无所有。所有的时间和思考,都被我们浪费在更好的期待中,我们总是以为会有下一次,会有更好,我们总是坚持自己有这样的能力,只是缺乏一个更好的机会,可是最后,所有的以为不过是自己推诿的证明,我们依旧一事无成。但愿我们能记住这惨痛的教训,知晓这此时,此地,此身的意义。
5 《看见》
柴静的让人惊喜的地方太多太多了。想起当时自己看完整本看见后的那种热血沸腾感觉,现在还是记忆犹新。她曾激起我对记者的向往,但也只是向往,我没有被人狠狠推一把的幸运,所以只能在记者的大门外面踌躇不定,犹豫不绝。
《看见》真的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充满了反思与意义。自己知道,这也并非是柴静一蹴而就的来的收获,这是她已十年经历造就的血书,我愿意相信,我们的人生经历,不过是刚刚开始罢了。我们会见证到更精彩的人生。
今日意外的收获,来自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