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被越来越普及,重视。但是如何学习和系统化,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又是一段艰难的路程。
社会大学的谋生残酷,让我们意识到了投入工作的学习和掌握能力,及上班后8小时以外的时间如何利用,成了人们阶层分化的分水岭。
成年人的世界,学习被生活碎片化了,时间的利用被碎片化的自由充斥着,很是挑战个人的自我管理能力。
经过一阶段的学习梳理心得,我认为会经历三个阶段,知道➡️得到➡️做到。
知 道
我们所受的传统教育,就像流水线上的工人,我们怎么学?学什么?甚至连输出都有学校和老师为我们一手打造。
进入社会,我们既是自己的管理者也是执行者。在没有别人替我们管理的情况下,我们就可能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学习焦虑症」患者。
我在之前的更文中提到Why的重要性,就是先清晰地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但是需要一个尝试的过程,在自己允许试错的承受范围内大胆尝试。
首先找到喜欢、适合最重要。再要标配辅助工具。
就比如我对番茄工作法的适用过程。虽然学习了番茄工作法的应用,但我还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小改动。
一段时间的番茄树改为两小时一次,整个体验下来,并没有持续打造我的内在节奏,看手机的次数稍微酌减,虽小有收获。
但在前几天复盘番茄工作法运用时,对着理论和自己的感悟结合实际操作的体会,还是改为25分钟,5分钟为一个单位的节奏更科学,也找到属于自己节奏的普适成长,充分体现了辅助工具的最大化。
得 到
经常在朋友圈看到的一句话:就是不逼自己一把,还真不知道自己的潜力。
在发觉这些潜力的前提,就是我们所受圈子的影响,适合自己的书和知识付费,然后势能迸发的平台。
我们去听课、看书、参加各种付费社群、圈子,加入,只是第一步,
看,是第二步,
行动,参与输出感悟才是得到。
在参与输出的过程当中,我们会碰到问题,思考梳理后,再去解决问题,才是真得到。
具备这些能力的同时要找对平台,想有一个跳级的发展,离不开平台的托送。
就像人骑自行车,两脚使劲踩1小时只能跑10公里左右;人开汽车,一脚轻踏油门1小时能跑100公里;人坐高铁,闭上眼睛1小时也能跑300公里;人乘飞机,吃着美味1小时能跑1000公里
做 到
我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强烈的冲动说,「我要去改变」,并且改变不是参与当下的三分钟热度,而是「我一直在改变」。
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持续的改变,才能称之为信念。
只有我们的行为做到,才能够显示出信念的大小、真实与否。
很多时候,最难的部分不是不会做,而是坚持不下来。
人是越行动越勤快,脑是越思考越灵敏。
只有在不断地学习行动迭代中,形成学习闭环,知识才有积累,才能真正得到属于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
实践出真知,理论都是被行动去验证的。口服心服的同时,接下来就是坚持二字。
回首这一路的成长,我很庆幸,我终于与它们从统一到分裂、对峙,走到现在的和解。
大胆尝试勇于面对,在这样的和解过程中成长是突飞猛进的。
没有自我的思考,也就谈不上对的选择。
感谢练习写作的平台,让我能够见证自己的一路成长和收获。
其实,每次在书写的过程中,就等于重新梳理了一遍心路历程。
用实际行动去验证更多的好奇心和思考,思绪就会润物细无声地滑向细腻,沉浸在文字创造的海洋里展现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