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deep seek上查资料,无意中看到它把写作者根据书写流畅读和输出效率分成了不同类型,比如“穷吟派”和“奔腾派”。
想想自己,更偏向奔腾派,其实不用想,一定是奔腾派。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如果写不出来我就不写了,所以凡是在写,就一定有东西才写,如果是穷吟的话,大概率就直接做罢了,干脆撩镢头不写了。
其实,我觉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写作者,成为作家,因为这一这个事儿真没什么难度,不过就是把脑子里的想法誊抄到纸上或者屏幕上而已,那么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我们每个人的身边,真实存在的所谓的作家,或者还在写东西的人却寥寥无几呢?
一、没有建立写作的习惯
二、心理负担太重,包袱太重,不敢动笔
这两个原因又会相互影响与强化,包袱越重越不敢写,越不写,越不练,就越觉得不会写,越怕写,以此循环下去。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是高人中的高人,深藏不漏的那种,惜字如金,沉默是金,无论是说还是写,都还是少说少写的好,和说得多错得多一个道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表达欲。
而我的节奏,其实连我自己都摸不透,有时候无话可说,无事可表,而有的时候,又会灵感与表达欲爆棚,嘀里嘟噜一顿输出不带歇的。
所以,是不是可以说我只是一个管道而已,灵感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也不属于我不归我管,而我只是上天向人间传递消息的众多通信员中的一个罢了,如果这么理解,或许能轻松一些,无论是什么都可以在最后加上一句,以上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