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天:第八章我丧故我在—学会和隐性焦虑相处
丧,充分表现了一种焦虑的心理,是在焦虑状态下的新名词。
对于如何界定丧,作者用五句话流行语对应:自我评价,工作状态,生活方式,社交方式,以及生活态度,用评分的方式予以说明。只有正确的认识了何为丧才能更好的去处理好丧的状态。当然丧也不完全都是负面的,至少丧的复杂性因有微妙的情绪能抵御信息时代那些简单粗暴的心灵鸡汤。
如今的鸡汤文不同以前的,原因在于时代变了,人们的阅读喜好改变了,软糯的鸡汤文到励志文,人们不再单纯的相信鸡汤文所呈现出来的内涵,相反会视其为毒鸡汤。这一改变的背后折射出我们在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时表现出来的焦虑状态。我们面对时代变迁似乎失去了掌控权,正在变得焦躁不堪,无所适从。《少年派》的成功与幕后特技公司的破产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技能迁移的程度低,过分的细化使得人们在改变中难以应对不确定性。付出与收获的差异导致了失去操纵感之后的巨大焦虑。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对现代的少年来说,书中的迷茫,叛逆,烦恼,不知所措是每一个青春期少男少女都会经历的心理特征,是青春期身体发育与心理发育的不同步造成,是每个人的必经阶段。进化心理学的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人格开放性的高低与人类社群文化交流的紧密联系。迷茫、叛逆有助于对抗文化的禁锢,从而提升社会文化的开放性,因此对于“少年维特的烦恼”我们既要理解其存在的必然性,更要看到它积极的一面:维持开放性和保守性的平衡。这一章节内容,结合发展心理学中的青春期特点才更容易理解。
神经递质多巴胺的作用,很多人都知道,它的释放的增加会使我们有愉悦的感觉。作者将这种快乐称为“对快乐的期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对于何为“好的生活”,我们有不同的态度:享乐主义和德性论。在德性论基础上提出了人类幸福的三种基本需要:胜任的需要、关系的需要、自主性的需要。当我们超越了肤浅的享乐主义的幸福,却还未追求到更高层次的快乐,此时就容易产生迷茫,失落和焦虑。负面情绪在进化过程中有着积极意义,使我们能保持物种,趋利避害。
一般人在预测将来事件是会存在过于乐观的心理,相比较而言适当的负面情绪会保有更多的理性,对事物的感知更具有真实感。丧之所以流行,与它伴随的幽默感紧密相连。我认为丧所体现的幽墨感更多的是所谓的黑色幽默与无奈,也有戏谑。作者讲到了幽默的两个源头,压力的解除和优越感。我们展现了我们自身的压力并且解除压力的同时,也解除了别人的压力。具有感染力的幽默感,都容易产生让人产生轻松的心理。作者举例美国的脱口秀演员的经历来说明丧不仅是幽默感的催化剂,同时幽默感也能成为丧最好的包装。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悲观的做法恰恰是我们的一种心理机制“防御性悲观”。人们对于将来的预期与实际情况的差异会使人产生开心或者沮丧的情绪。防御性悲观就是主动降低心理预期,以使自己能获得更积极的情感体验。他与悲观的区别就是这种是建立在面对不确定因素,是在不确定的基础上的,是有可能的,不好,而不是必然不好,对此可以采取防范性的措施。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实际上可能比一般人更优秀,更勤勉。但在别人看来,似乎显得不那么的真诚,不那么的自信,似乎还有一些虚伪狡诈的成分。这种防御性的悲观可能会导致自我设限行为,所以会拘束自己的发展。
“三无青年”是指无聊,无助,碌碌无为,与物质上的三无(无车,无房,无存款)一起构成了焦虑的最大来源.在对抗无助时,作者讲到的控制感,这在心理学上也是有着层次分级的.我认为次级控制感是改变自己以适应社会,区别于对世界改造的控制感。沉浸于某一事物便会感觉有趣,也会因此取悦自己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找对事情沉浸其中,可对付碌碌无为,但我们也要警惕那些吸引我们注意力,而不会有任何价值感的食事物。
本书已经读完,要说一点作用都没有也是太夸张,至少算是心理学知识普及的一本小册子。将看起来高大上的理论与日常的生活细节结合在一起有助于理解,这也是这本书通俗易懂的原因。我们应该看到这本书是有着时代特点的鸡汤文,不但有着各种的流行词语如丧,作等,更用口语化的文字迎合现代人焦躁不安的欣赏阅读口味。注定可以流行,但却无法成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