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出版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是以知青文学见长的现当代作家之一。现居北京,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
2019年7月,获第二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8月16日,凭借《人世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重生》是梁晓声先生2020年新出版的以抗日为题材的新作。
该长篇小说刻画了一个“儒者”形象,他曾留学日本,获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返回家乡,韩王村是华北平原的一个普通乡村,故事围绕韩王村描写抗日战争末期农民和知识分子代表王文琪的抗日事迹。主人公是儒雅斯文的王文琪,其内心隐忍坚韧、寓刚于柔、怜悯生命、关怀他人,具有在逆境中生存的人生智慧。曾两次挽救一个鲁莽乡亲韩柱儿的生命,每次都是冒着生命的危险。此后陷入了与日军的周旋当中,为了活着,不得不低头顺从,主动赢得日本高级军官池田的信任,实则内心充满愤恨,渴望早日打败日本,国家获得独立,最后,王文琪亲手斩掉日本长官池田的头颅,走向重生。
《重生》是抗日战争小说,与以前曾经阅读的抗战小说不同,抗战小说大多描写的是以士兵、军官为主人公,以抗日为背景,彰显个人在抗日战争中突出贡献,凸显个人英雄主义,鲜少以知识分子为主题。并且,一些抗日神剧把日本侵略者描写得过于弱智,而该作品则相对客观,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历史实情。
小说表面上是写抗日战争,实则表述人情、人心、人性,凸显弱者在逆境中的生存之道,彰显隐而不发的人生智慧,以柔顺反抗强横,以柔弱展示力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处世哲学是自古有之。
以柔克刚的思想,散见于中国典籍,“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道德经》)“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将苑》)
克制忍耐的记述,亦不鲜见,“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史记·伍子胥列传赞》)“低头受侮笑,隐忍硉兀寃。”(《送进士刘师服东归》)“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后序》)“若隐忍避仇,弃此适彼,我退一尺,敌进一尺,恐蚕食之忧,不止于岐、三丰已。”“当年弑杀公子恶及公子视,皆是东门遂主谋,我欲图国家安靖,隐忍其事,为之庇护。”(《东周列国志》)“有可自强之道,暴弃之而不惜,有可雪耻之道,隐忍之而不知所为。”(《制洋器议》)“可是西医说她有孕,是个喜讯。自己不好生气,只得隐忍。”(《围城》)
中国历史上,类似的论述很多,无不说明外在隐忍柔弱,内心坚韧强大,才是真英雄、大丈夫。勇而无能,不足为道,逞匹夫之勇,实则愚蠢至极,勇而有谋,隐忍待发才是真正的勇者。
本书后半部分有关国共内战和文革的描述较为简略,作者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案,一是详尽描述王文琪的后半生;一是止笔于抗日战争胜利,即王文琪结束池田的生命,至此,本书主旨已充分体现。当然瑕不掩瑜,作者以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彰显对日本侵略者的控诉与愤恨,对受难同胞的深切同情与怀念,历史值得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