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本书,进步不止一点点。这里是椰子私塾。
植物能看到什么?
植物虽然没有眼睛和大脑,却也能识别光和颜色,它们是如何看外界的呢?它们看到了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了解的内容。
❶ 植物的向光性
1、达尔文发现,植物生长器官受单方向的光照射时,会引起生长向光弯曲的现象,植物的向光性。可是,植物是如何看到色光?植物的“眼睛”长在什么部位呢?
2、达尔文实验结果证明:向光性是光线照到植物尖端的结果,看来植物的“眼睛”长在苗梢上。
3、植物能够根据光照时长来调整自己的生长,这被称为植物的光周期现象。有些植物是在“短日照”才开花,有的则相反。根据植物观察日照的规律,农民们能够灵活控制和调整光照条件,使农作物的生长更符合自己的生产计划。
❷ 奇妙的光周期现象
1、长日照植物,即只有当日照长度超过临界日长才能形成开花的植物。短日照植物则相反。或者说植物是因为识别出日照变短而开花,还是因为知识出黑暗变长才开花呢?
2、实验结果表明。植物测量的并不是日照的时间长短,其实是对黑暗时期的持续时间进行了度量。
3、研究发现,植物不仅能够看到光亮,还能够区分颜色,红色光影响光周期现象,蓝色光影响向光弯曲生长。
4、哈利·波斯维克,研究发现远红光竟然可以消除红光对光周期现象的效应。即红光和远红光的效应像是可以被一层层覆盖住一样,只有最后一次出现的色光才会保留其效应。后来者,研究发现,红光和远红光的效应都是作用于植物中的某一种光受体才引发的,这种受体被称为“光敏色素”。
5、光敏色素存在于每一片叶子中,所以,只要通过控制对任何一片叶子的光照,就足以调控整个植株的开花时间啦。
❸ 遗传学时代的失明植物
光受体是生物休整吸引沟通的受体蛋白。我们已经知道植物存在的两种光受体:向光色素和光敏色素。
1、如果植物失明会发生什么?那就是黑暗中的植物要比在光照生长得高,因为它们会努力生长,以期钻出土壤或者逃脱其他植物的遮蔽以见到光。
2、经过科学实验,发现拟南芥至少存在十一种不同的光受体,这些光受体有着不同的功能。由此看来,在感知水平上,植物的视觉比人类视觉复杂得多。光是植物生存的食物,植物不像动物可以向着食物移动,因此它们必须清楚地知道光的位置、颜色、明暗、周期,并依靠向光生长来搜寻和捕捉食物,这就使植物进化出了复杂的“视觉”感知能力。
❹ 动植物视觉系统的相通之处
1、植物的叶子就如同动物的眼睛,可以感知光线的方向、强度、颜色的变化,并对光做出反应,使植物在变化的环境中将生长调节到最佳状态,所以植物和人一样是具有“视觉”的。
2、动物和植物光受体是两套不同的结构,它们唯一相似的地方是光受体的结构,不论是植物还是动物,所有的光受体都由一种蛋白质和一种与之紧密联结的、能吸引特定光的化学染料构成。
3、动植物视觉系统都含有一种被称为“隐花色素”的蓝光受体。
4、蓝光受体的作用是控制植物的生物钟、调节其昼夜节律、使外界的光信号和生物钟相协调。
10个月阅读40本书,包括:自我管理、沟通协作、心理学、逻辑思维、社会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商业素养、哲学素养、生活,每周一本书。希望能够做到——今天比昨天聪明一点点。
这是科学素养部分——《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 (作者 丹尼尔·查莫维茨)精读版的阅读笔记。Day-1/6。
Keep g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