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姨家的表妹萌去上大学,家里七口人一起去送。到昨天四姨终于回来了,群里诉说自己的不舍之情。三姨陪着,一再问,你哭了没有?四姨终于再也忍不住,说话的声音里全是哭腔,并且说,四姨夫一个大男人,在大街上就忍不住眼泪一直流。三姨说,去年她们去送馨表妹时,只有她自己流泪了,孩子没哭,三姨夫也没有哭。虽然她知道三姨夫也不舍得。这时候三姨夫出来说话了,你们这些事私聊,不要在群里说,以免影响孩子。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其实从萌还没有走,群里就弥漫着浓烈的离别之情。每一次收拾东西,四姨就发表一番感慨之情。有时候看着他们在那里说,我内心有一处地方如同坚硬的壳,被软化,很不舒服。似乎我愿意回忆起来的,都是父母给我的那些强硬,不满。但是当年我离家去上学,妈妈想我把眼睛都哭坏了,每一次去看我,恨不得把家都搬去了。这些,我又有哪一刻曾经忘怀呢?那只是一种很自然的离别之情,每一个父母都会有不舍,牵挂,甚至痛哭流涕。但是被妈妈演绎的如此深刻,每次想起,我都有很深的沉重感,仿佛在我,那不是家的温暖,而是一种负担了。
我在群里说,我不同意三姨夫的看法,想念就是想念,萌多发一些自己的状态,让父母放心就好了。于是大家又开始陆陆续续的说话了。亲切的问候,到轻松的调侃。学习心理学,让我们开始接受自己的情绪,并且让它自然流动。但是大多数人,都习惯了掩饰,压抑自己的情绪。或者即便情绪无法控制,在内心里也是不接受自己的状态。大多数让人也会说,别哭了,别哭了。
我觉得三姨是个很好的陪伴着,她诚恳的表露自己的感情,并且引导四姨抒发出来,而三姨夫,却习惯了保持自己老师的严肃面孔。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吧,尽管自己内心波澜起伏,表现出来的还是风平浪静。习惯了亲人这样的表达方式,如果不存在理解的误区还好,就怕孩子在内心里对父母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不断积蓄的怨恨演变成一种伤害吧。另一方面就是像我妈妈,自己的悲伤得不到接纳,结果发展的越来越强烈,最后心里只有悲伤,再也看不到其他,甚至看不到孩子的感受了。
四姨虽然在哭,还是说,萌没问题,她自己可以的。萌自己也说,她挺好的,并且讲了一天的生活细节。
我在想,如果有一天妞妞去远处上学,我会是怎样?现在我努力培养她的独立,但是生活上独立了,情感上会是怎样呢?我可能会觉得终于轻松了,有自己的时间了?还是一下子空落落,无所依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