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白纸——记张利利老师的一堂数学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张神奇的纸,让我们一起用剪刀感知它的神奇。”

图片发自简书App

张利利老师用一句特别有魔力的话语开始了她的一堂数学课《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练习课》。孩子们准备好白纸和剪刀,端端正正地坐在凳子上翘首以待,期待张老师带领他们一起探索白纸的神奇。

“白纸是什么形状呢?怎么算出它的周长呢?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呢?”孩子们个个举起小手,希望老师让自己回答。“如果老师告诉你它的长是30厘米,宽是20厘米,你能算出它的周长吗?”

学生们稍加思索快速地算出长方形的周长。瞧!方法有好几个呢!张老师在书写算式时着重强调:用长与宽的和乘2,或邻边的和乘2。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得既准确又精炼,让孩子们在列算式的过程中感知“(长+宽)”的意义。

“如何在这张长方形纸上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呢?请你动手剪一剪。”学生们在张老师的提示中陆续折出了最大的正方形。“你怎么知道你折出的正方形是最大的呢?”孩子们被这个问题问得一愣,突然不知道怎么回答。

张老师耐心地操作折出不同大小的正方形,在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中,我忽略了说明正方形最大的原因,相比之下自愧不如。孩子们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在一个长方形中剪出最大的正方形有了更深的理解。

“你能算出剪出的正方形的周长和剩下的长方形的周长吗?” 大部分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快速准确地算出两个图形的周长。“剪出的正方形的周长和剩下的长方形的周长合起来是多少?它和原来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哪个更长?”哦!学生恍然大悟:剪完后的周长比原来的周长多出了两条长。

“我把剪出来的正方形这样对折后剪出两个长方形,这样叠加地放在一起,你能求出它的周长吗?”孩子们正在烦愁:中间的两条边线有多长呢?张老师提示可以把它变成我们认识的图形。孩子们灵机一动,哦,把边线平移一下就可以变成一个正方形啦!看,这样求周长就简单多啦!

“这种方法就叫:转换!”点睛之笔当之无愧。

接下来张老师剪刀一挥在正方形纸的一角剪下一个小正方形,“你能求出它的周长吗?”学生们迅速想到“转换”的方法,转换成正方形求出它的周长即可,孩子们学以致用,孺子可教。

张老师以此类推把正方形的一角继续剪掉一个更大的正方形、长方形、楼梯式的图形,让学生们在图形变化的过程中感知周长的不变,突出“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维理念。

“现在老师在正方形的一条边上减掉一个图形,你能求出它的周长吗?”张老师层层递进,让学生们继续探索周长的计算。咦!好像这次周长变化了耶!原来通过转换后比正方形的周长多出了两条边线。

哇!这张白纸真是太神奇了,它一会儿变成长方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一会儿又变成不规则图形,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在数学的世界里,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感知数学的奇妙。

下课了,一个学生一脸笑意地说:“这节课过的好快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