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伊始有些像黎明前的黑暗,
微光渐近,寒意渐远。
在去年开通的平台账号,名字是"看笔记"当时是一时兴起,觉得把平时看到好的东西能打动我的,记下来,分享给你。
在发布了两篇文章后,因为内心的执念不够,工作也忙,就再也没有登录过。
近段时间疫情在家,线上办公之余,跟朋友聊天,我们聊到到人生的核心算法话题后,经过了一晚上的深思熟虑,内心决定要对自己狠一把,也发了一个大愿:
每周写一篇文章,尽可能的给你干货,
即便没有正向反馈。
这个时代还去搞写作?
在这之前,跟朋友微信聊到,他们说都这个年代了,还去写公众号,没有意义吧,现在文章打开率这么低,我是从来不看的。
起初,我也会因为他们说的犹豫再三,一是自己没有丰富的经验,二是现在大家都跑去了视频,直播,游戏端,但内心对文字的喜爱热情始终不改。
所以,不管文章有多少人看,有没有正向反馈,还是要执意写下去,写作就是个人最好的投资,所以,今天我决定重启公众号的写作。
讲好普通人自己的故事,总得为世界留下点什么。
在经过了思考后,我决定把名字改为"啃读社",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是因为想要去啃一些平时难啃的东西,或者去做平时见了就发憷的事情,只有不断突破舒适圈,你才会成长。
所以,初心是一定先能打动自己的东西做分享,可能会是一个有趣的灵魂,一本启迪你的好书,一个创业者的经历,和做一款产品爬过的暗坑等等,目的就是能给你也带来一些启发思考,如果文章还能带给你有那么一丢丢的愉悦,那是最我毕生最追求的事情了。
哦对了,补充一句,就是文章可能一开始高度不够,干货不多,与你的期望可能差一点,请容忍我一开始的起步缓慢,请再耐心一些,也请相信,一个认真做事的人,往往同时会有自己的软肋,但这也会是你的铠甲。
让你觉得有点意思,这就够了
优秀的写作者其实是跟一家博物馆馆长一样的,因为你的博物馆里展出的一定是能拿得出手的东西,才能给人家看。
这里必然有一个精挑细选的过程。
想象一个场景,你走进一家博物馆,看到了墙上挂出来的作品,你会去品味其中的细节,你会去看作品旁标注的文字,了解它背后的故事。如果你觉得好,会拍张照(允许拍摄的情况下),希望可以随时拿出来看看。
我希望啃读社带给你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博物馆,假如你愿意的话,可以跟我一起建立这所博物馆,一起去参与运营,一开始不害怕别人看到缺点,收集了你的意见反馈,及时改进调整,努力精进让你看到的都精挑细选出来的文字。
我会努力做到在这个强手如浩瀚星空之中,哪怕只是像一束蜡烛一样的微光,能让你稍微转头留意看一下,哎吆,这个光好像还能暖暖手,这篇文章好像还有点意思,这就够了。
希望在你的监督下,我努力坚持更新,奢望一下关注人数到了5000人的时候,我们也要去搞个粉丝答谢会,选优质评论,或评论点赞最多的,送你些什么。送什么现在不敢说,但是得让你知道我有巨爱你超级用户这样的一颗心。
最后的话
路途漫漫,风雨如晦,
惊觉阿谀奉承根本抵不过你夕阳下挥挥衣袖轻点取关,唯有用心做事才不会妄此一生,好吧,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嵩人。
趋势的一粒尘土,落在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 长按关注啃读社,把你的认知边界向前推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