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和什么
你怎么想的?
你的感受是什么?
不要用封闭式提问。只能选,会漏掉很多信息。
贾玲小品
没有及时去具体化,去确认,其实根本不是那样。
尊重和希望带来改变。确认对方的知觉。把权利交给对方,把对方当成很重要的人,而不是我们。
目标,好奇三问
正向,所欲,具体,可行
帮倒忙,有时人家只是想说说事而已,你却以为人家需要你指导。要了解人家怎么想的?希望怎样?需要你做什么?了解情况才能更好的帮到别人。
具体化
画面感
真正的具体化,画面感强,
生活中的矛盾
由于武断,不了解,要慢下来,要倾听
万能问句
是什么…?
关注什么就会强化什么,相应的得到什么。
关注孩子优点
每个人理解的和平相处是不一样的,思维角度不同,更多好奇,更多关注,尽量做到认真倾听,共情,尊重,回应。
不可行——希望别人改变
贴着走,探讨
来访者说:“我希望妈妈做出改变”
是什么让你希望妈妈有改变?
你希望妈妈改变哪些?
如果妈妈改变了,你会怎样?
你怎样妈妈才会有改变?
转一圈。
希望身边的重要他人有改变时,先想,如果他们有改变我们自己会有什么改变,如果我改变到那样,他会怎样。
焦点解决注重的不是完美,而是能改变一点是一点,接纳自己的问题想法,不给自己太大压力。
不要试图改变对方,不要太急,不以改变为目的才会真正得到改变。人都是向善向好的。
借力
1.向未来借力
假设你所要的目标全部实现,会怎么样?你通过什么措施能得到?
2.向过去借力
这个问题没出现时你是什么样?重要他人,看到你这样的变化,他会怎么想?你怎么做才能变成他想要的?他是怎么做的?
3.
比如孩子说未来想要前进5名。
共情
不要太快,先听完。
世界是多元的。
如果来访者的目标让你认为不可行
保持好奇
不要认为不可能,抛弃掉,问他,是什么让你希望考前几名?你感觉实现的可能性是什么样的?
少说,难免有杂念,不说,微笑着听他说。
具体化,就是好奇,多问怎么…?
聊着聊着跑偏了怎么办?
主题—目标—资源—一小步
你可能最希望在哪块有变化?
忌东拉西扯
答疑解惑
1.咨询设置是效果的保证,新手容易多,希望见效快,用力多些。容易建议容易指导,用力过猛,慢慢的会按照设置进行。
2.来访者说不知道时,内心有点慌。没关系,只要基本不影响咨询,那就与问题共存。能接纳了,问题就消失了,不接纳,就被强化。
3.作为约练的督导老师,面对初来的来访者,是否可以给一些焦点理念的建议。给孩子做咨询,家长是辅助的,可以给理念。如果是家长咨询,不要给,因为他是来访者。会感觉你在教育他,知道他,感觉不好。参与型和影响型技术。
4.学焦点前左倾,学了以后右倾,憋出内伤了。具体找个老师聊聊,当前的右倾,是否比之前,孩子是不是更好,还是差不多。
5.孩子三岁,对吃喝玩开始有要求。满足怕不好,不满足…要有一定要求不然被惯坏,又不能什么都不给,不然太委屈。三岁可以和孩子对话沟通。不用说要或者不要,也不是讲道理,聊,听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6.咨询结束,希望可以帮他更多。次数多了就可以。初来者,降低预期,做几次以后感受才能慢慢出来,一次做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把每一次都当成完美的咨询。做的多了,对家长敬畏心,不再评判,并未深入理解他人的处境。咨询经验多了,就会不再有评判。
7.约练时,老师用了假设问句,我觉得不舒服,我们学习的目的是成长,他能接受,就成长了。什么情况让你不舒服,咨询老师就会得到经验。事情本无对错。
8.男孩子能跟爸爸多点当然好。
9.接不住,给不到力量怎么办?继续做,场次够了就回了。
10.危机干预,可以学沙盘,绘画,催眠。
11.怕冷怕热,视力听力感受,嗅觉味觉都在退化,心理咨询懂得技术越多,基础没精力训练,练习倾听,具体化,积极关注,这些基本的东西,是根本和基础。不主张过多学习技术。会可以不用,会技术视野更开阔
尊重就是缺认知觉,与之同频
具体化
真诚到透明
利他
共情
感受到,建立良好关系,容易感受不到对方的感受,最难的一步。双方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