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写潦草,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叶圣陶先生就对此进行了呼吁,发出了写字务恳为看的人着想的口号。
为看的人着想,是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对工作和交际有莫大的好处。所以改变写字潦草,造成写字端正的风气。而造成端正之风气的主阵地在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共同努力,一边认真训练一场作者,一边认真练习,积久成习,在这种情形之下,做到学生都写的一手端正的字,又有何难呢?
所谓端正的字说的具体一些,无非个个字笔画清楚,间架匀称,征服字行款整齐而已。
教学生识字,总要教笔顺,这就同时教写字了首先要教间架。至于行款,不要把字写在格子里,写在两条直线之间,自然不至于歪歪扭扭。但,为什么学生写的字,还是让人皱眉头呢?
但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益人的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离不走样,那才叫终结。所以,讲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必须有一段的功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要是可以在这个上头多下些功夫方法,不妨多种多样,各有巧妙不同,总之要学生多练,要严格要求。
如果学生写出来的字仍然是潦潦草草,不按规格,这里头就是学习态度问题。只要学习态度端正,才能把写字当作一回事。
有的学生写字潦草,原因之一是求快。针对这种情形,最后开始教写字时就多加注意,先要求写的端正,在此基础之上,再要求写的快,成为习惯。
孟子说的“引而置之庄岳之间”办法可能有些用处。让学生处在这样的环境里,只看见写的端正,而受到影响,练成写字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过去的兴趣,提高了眼力,将会严格要求自己,心到手到,非练成端正的字不可。
中学生一定要在限定的时间内练成端正的字,老师、学生都不要怕麻烦。现在麻烦一点,写的一手端正的字,将来体会好处,感觉方便将会永远真爱这个麻烦。